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3:43:38

一例“逆反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以一位小学生的 “逆反行为”为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最终发现所谓的“逆反行为”其实是来源于母亲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学校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原因分析,运用阳性强化法,使用行为消退技术与行为契约技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其学习态度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对立情绪和行为。

关键字:一般心理问题 阳性强化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10岁,凌河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000年9月5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 (二)个人成长史:

出生后,奶奶请人为其算命,说长大后会不服管教,肯定会闯大祸。为防止孩子“将来长大后闯祸”,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报各种兴趣班。一年级开始,母亲每天晚上陪读,辅导写作业。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三年级时,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时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心烦,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母亲为孩子请家教,加大作业量,取消兴趣班。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在班级里属于被忽视的一族。四年级下学期开学初,一次数学测验得91分,可老师公布90分以上同学的名字的时候却没有他,他马上大声向老师提出更正,满以为老师会表扬他,谁知老师却对他的成绩表示怀疑,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责怪他平时成绩不好,老师才不信任他。因此一个月多来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母亲无耐,带他前来咨询。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母亲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情感表达言行一致。 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 (四)社会功能状态:

能按时上学、放学,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交往困难。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发病时间近一个多月。

该患者称:从小妈妈就严格管我,弄得我很不开心。在学校,老师不相信我,回家妈妈还骂我是“笨蛋”,同学也不愿意跟我玩,他们都跟我过不去,我就是要捣乱,让他们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我真是觉得太高兴了。妈妈说咨询师能帮我提高学习成绩,我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大眼睛,虎头虎脑,身穿运动服,拉链敞开。此儿童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无幻觉和妄想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很正常,只是谈到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时,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同学以及妈妈的怨恨。

妈妈给他拉拉链时,对妈妈叫道“别烦我”。 母亲陈述:老师说这孩子有逆反行为,让他遵守纪律,他偏要捣乱,让他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他偏不听。在家里也是这样,一让他读书,他就变成哑吧,让他写作业,他就说没本子,整天对我瞪眼睛。以前他也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奶奶给他算命,说他长大不服管教,会闯大祸,可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在行为方面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表现反常,是不是真应了算命先生的话了?

老师反应:这个学生行为很不正常,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所谓,甚至把老师的惩罚当作在同学面前露脸的机会,常常搞小动作以引起别人注意。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易激动,一提到母亲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2、生理状态:近期无重大躯体疾病,身体无异常感觉。

3、学习与交往状态:厌学,不完成作业,成绩班级倒数,与同学交往困难。

4、相关资料:父亲,初中文化,私营企业员工。母亲,初中文化,某商场促销员。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低,工作不称心,所以对孩子期望值较高,造成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相当大的学习压力。

5、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显示:IQ分值是90,属于平常偏低。

6、验证资料:通过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证明母亲和患者的陈述基本属实,提供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

7、寻找关键点:该患者表层症状是“行为逆反”,交往不良。其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亲对其期望值过高以及老师的不信任。

8、问题的性质:患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在心理活动能够保持一致,人格无明显异常,因此根据郭念锋教授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患者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9、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孩子出生时,家人为其算命,以为其将来长大后会闯祸,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格;父母亲都是底层工人,深感生活的艰辛,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不顾孩子学习能力,一味加压,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尽管孩子很努力却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人际交往中又倍受冷落。以上种种情况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受压抑,而老师的误解只不过是一根倒火索,使孩子长期压抑的心情一下爆发出来,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又强化了这种不良行为。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他为了引起别人的主意,就要捣乱,让家长老师同学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求助者真是觉得太高兴了,从而导致求助者对家长老师的批评不当回事,甚至搞小动作引起他们的主意。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由于求助者年龄还小,适用于阳性强化法。

(二)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又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是心理冲突的常形,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由于求助者的行为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到其他方面,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为近期发生,有现实刺激引起,反应强度可以理解,内容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与评估诊断,同患者及其母亲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逆反行为”,改善当前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误解,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培养学习兴趣,完善个人人格,发展健康心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例如代币法。阳性强化法广泛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终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心理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 收费: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对适当行为实施强化 5、巩固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询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10年4月2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2)进行心理测验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6)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7)通过与母亲与求助者协商,准备运用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对求助的的逆反行为进行矫治;

搜索更多关于: 一例心理咨询报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例“逆反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以一位小学生的 “逆反行为”为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最终发现所谓的“逆反行为”其实是来源于母亲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学校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原因分析,运用阳性强化法,使用行为消退技术与行为契约技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其学习态度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对立情绪和行为。 关键字:一般心理问题 阳性强化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10岁,凌河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000年9月5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 (二)个人成长史: 出生后,奶奶请人为其算命,说长大后会不服管教,肯定会闯大祸。为防止孩子“将来长大后闯祸”,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报各种兴趣班。一年级开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