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word完整版)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6:13:07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7°,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53°.

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100°-53°=47°, 因此折射角为90°-47°=43°.

16.【答案】(1)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不能;(2)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 【解析】(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然后发现规律.

17.【答案】(1)不能;同一平面内;(2)OC

【解析】(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EO射到O点,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因此光将沿图中的OC方向射出. 18.【答案】小于;不正确;0.5;不能

【解析】(1)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2)“研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目的是探究成像规律,避免偶然性;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小华测量的像距是A′到Q的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3.7cm=0.5cm;

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19.【答案】A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

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340m/s≈0.294s,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0.【答案】证明:∠AB∠CD ∠∠OAB∠∠OCD ∠

??

100m

∠AB=d;CD=D;OF=H;OE=L;∠D=

【解析】设OE交AB于点F,由题意可知∠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注意的是结果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1.【答案】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

(2)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340m/s≈0.29s 所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

??

100m

22.【答案】

【解析】经过入射点E作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经过入射点D的光,沿原路返回.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A的像点.

23.【答案】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注意:辅助线用虚线,标注垂直符号、虚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4.【答案】(1)

(2)下降;

【解析】(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连接入射点与A点,即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由于入射角不变,光在天花板上形成的光斑从A点移动到B点,只有此时的水面下降时,折射光线才更加远离法线.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7°,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53°. 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100°-53°=47°, 因此折射角为90°-47°=43°. 16.【答案】(1)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不能;(2)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 【解析】(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然后发现规律. 17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