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单元测试3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单元测试
1.(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
【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童巅
【3】
【2】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
【4】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
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大意、作者情感、诗句赏析能力和对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结合注释将诗句大意读懂,揣摩准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仔细阅读题中各选项表述,将其逐字逐句地同诗句意思对照,努力发现异同,以便确定正误。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
列各题。(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
- 1 -
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①C ②B 【解析】
试题分析:①B项没有写声音。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默写常见的名
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回答此题第一问,要抓住题干中“以声写声”一语,准确体会其含义,再据之
分析各选项表述,答案不难得到。要答好第二问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
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容易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寓等。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要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
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
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
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确理解并
分析《醉翁操》全词的意思,准确把握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事项情感;然后再努力回忆《醉翁亭记》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不同。不难知道,《醉翁操》重在赞美
- 2 -
醉翁,而《醉翁亭记》则重在抒发作者对陶醉自然的情感。 2.(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
关的诗句即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实际上是变相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根据题干要求,可以看出答题范
围是白居易《琵琶行》,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所以此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关键是写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筛选。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记忆名句过程中,不可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记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
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写作手法鉴赏,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描写角度有哪些,
- 3 -
然后再结合原诗分析判断。描写角度有从描写景物的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从写作手法的动静角度、虚实角度、正侧面角度、直接间接角度等。本题描写琵琶演奏的角度,结合原诗分析应属于写作手法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此题不仅需要判断正确描写角度,还要结合诗句分析出。关键是写出“正面描写角度”或“直接描写角度”“乐曲本身”和“侧面描写角度”或“间接描写角度”“听者角度”。因此学生平时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会结合诗句分析。
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
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
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最难消:最难承受。谙:谙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 4 -
②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