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元小学倪胜勇记载《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这段文字。(生齐读)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在萧红的记忆里,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呀?
生:童年趣事。 师:好的,你说。 生:她做的那些傻事。 师:还有吗?
生:爬在地上乱铲地的快乐。
师:是呀,童年的自由、快乐让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板书:自由 快乐)而这一切的自由和快乐,都离不开这个园子。那么萧红又是用哪些方法来写这个园子的呢?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细细地品一品,把你体会到的方法写在课文边上。(生自主阅读) 师:谁来说说萧红用了哪些方法?
生:小红用了拟人的方法,“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你觉得这句是拟人,是吧?拟人是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不出现拟人词,往下看看,到底是哪一句?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这句是拟人句。 师:(板书:拟人)把那些景物当作人来写? 生:第一个是倭瓜,然后是黄瓜、玉米。
师:同学们,用上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觉得这样一写的话,所有的事物都像活了。
师:这就是拟人的妙用。好,再看看这段话,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还用上了什么方法? 生:排比。
师:还用上了排比,是的,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我们把它称为排比。(板书:排比)再看看这段话(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边呢?
师:“爬上架、爬上架,爬上房、爬上房,开一谎花、开一谎花”,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对称。
师:前后怎么样? 生:呼应。
师:怎么个呼应法? 生:首尾呼应。(笑)
师:别急,慢慢说,你觉得什么和什么?找文字。
生:前面说爬上架,后面又说爬上架,前面说开一谎花,后面又说开一谎花。 师:也是出现了—— 生:两次。
师:对,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呀!我们先给这位同学掌声。(生鼓掌)看,爬上架、爬上架,爬上房、爬上房,开一谎花、开一谎花,像这样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两次或是两次以上,我们又把它称为反复。(板书:反复)这些句子,它既用上了拟人,又用上了排比和反复,独特的的写法蕴含着独特的情感、情趣,萧红反反复复地写,我们就来反反复复写地读,和老师对读。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生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生也没有人管)。(两遍)
师:同学们,独特的写法有独特的情感、情趣,读一读这段有些重复的话,你觉得啰嗦吗?(生:不啰嗦)那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话没人管说明萧红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想说?
生:我觉得她是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掌声送给她,是呀,这就是独特的写法独特的情感、情趣,13自然段中还有1个字反复出现几次,找找看是哪个字?(生找) 生:就
师:是这个“就”字,萧红反反复复写了这个“就”字,一定有它独特的用意,请你们轻轻地读读这段话(出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从这反复出现的10个“就”字当中,你又读出了什么?读读看(生读) 生:我从这10个“就”字当中读出了萧红的自由自在。 师:噢,说得真好,还有——
生:从这个“就”字感受到萧红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欢笑声,所有的
植物都不受约束的。 师:说得真好
生:这个园子非常热闹。
师: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对呀!这个“就”字反复出现其实也在向我们反复诉说这园子当中的动物植物都是那么的自由快乐,这么独特的文字,这么独特的写法,这么独特的情感我们要好好的读一读。拿起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自然段(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生读
【听课随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黄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尤其是这一段用上的拟人、排比、反复的句子特别多,这么有趣的语言呀,我们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把这段文字抄写一遍,这样的抄写应注意什么你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友情提醒。 生读:第一行开头空两格,字大小适中,标点占一格。
师:再想一想园子当中还有哪些景物呢?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子“ ,就像 似的”句式仿写三句。(师提醒提笔姿势,巡视指导。)
师:好,有的同学已经写好了,没有写好的同学我们可以边想边说,刚才同学们在写的时候我下去看了一下,发现大家的抄写都能按照友情提醒的要求写,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仿写。这是一个多么自由快乐的院子呀?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请你
生:花开了就像??西红柿熟了??就像??青蛙??(掌声) 生:鸭子在湖子湖中游着?? 师: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掌声) 生:花儿开了,就像女孩笑了似的?? 师:好的,——还有 生:??鱼儿??蟋蟀??
师:蟋蟀也会说话了,多么有趣呀?同学们,听大家这么一说,黄老师觉得院子里的一切都活了,它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萧红所写的这些有趣的事,用上了拟人、排比、反复的有趣的语言,也让我们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呀!在这样的园子里,祖父戴一顶大草帽,(生: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生: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生: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生: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生:反而被我踢飞了。) 师:是的,我们忘却不了,也难以忘却。在这样一个园子里,花开了,(生: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生: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生:就做什么,)要怎么样,(生: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生: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生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生也没有人管)。 【听课随感: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的独特写法,为学生的自主习作引路。正如他自己所说:“表达与阅读理解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有表达。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了用笔去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回忆童年,巧结全课
师:在一遍遍的反复中,萧红一次次的回忆童年的快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除了这个园子还有童年的趣事,还有她的祖父,这又是为什么?我们留到下节课学习。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两个要求:1.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的?先读一读,再选一两处抄下来。注意行款。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趣事?选一两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分享你的快乐。
【听课随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黄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
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