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关于批判性思考的阅读资料 - “我”是怎样思考的?101124
批判给我们提供一个判断的尺度,根据这个尺度,真知就可以同假知确然分别开来,并且在形而上学里充分运用之后建立起来,成为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然后就把它的有益影响扩展到其它每一个理性使用上去,并且第一次地注入了真正的哲学精神。
[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135
我才知古哲的金言意永:“是你眼儿闭了,心儿死了。并非天界不开!后生哟,快快,休再迟捱,快在那晨光中涤荡尘怀!” P24
你是要想飞又目眩不敢前的人,是不是? P239
[德]歌德《浮士德》第一部(郭沫若译) 现在我才理解哲人的明训:“灵的世界并没有关紧;你心如死灰,耳目不聪!奋起吧,弟子,务须坚定,在曙光中涤荡尘胸!” P31-32
注:曙光在炼金术及魔术术语中象征高深的智慧。 你想飞,而又怕头晕? P276
[德]歌德《浮士德》上 (钱春绮译)
真正的学者知道怎样从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师。 P112 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P113
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的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最高成就,就是把他可知的事物弄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 P112
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之中。 P196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P198 在我不能明辨是非的领域,也就不存在我的权利。 P199
《歌德妙语录》,参见《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一个有思想的人的幸福,就在于他探求了他能探究的一切,并去尊重那不可探究的一切。
P114 《歌德妙语录》参见《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
学者阶层的真正使命: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 P40
他应当不断研究新东西,从而保证这种敏感性,并且要尽力防止那种对别人的意见和叙述方法完全闭塞的倾向。 P42
仅仅有真理感还不够,它还必须予与阐明、检验和澄清,而这正是学者的任务。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P43
希望读者??在生存的时期,实际上真正能跟他自己对话,反复考虑,得出结论,象作者在书中设想的代表人物那样下定决心,并依靠自己的工作与思考,纯粹从他自身发展出并且在他自身建立起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P84
我所要思考的东西,必须由我自己思考,我所要接受的信念,必须由我自己创造。 P95 “不仅要认识,而且要按照认识而行动,这就是你的使命。”我一旦全神贯注片刻,注意我自己,这声音便在我灵魂深处强烈回响起来。 P148
“你在这里生存,是为了行动;你的行动,也只有你的行动,才决定你的价值。”
除非我所能接受的一切在思辨法庭面前被证明为正确的,我就不会得到完全的满足。 P148
正是由于思考,我才发现了更多的东西??提出真知灼见是功劳,而歪曲我的认识能力,漫不经心,昏庸无知,谬误百出,毫无信仰,则是罪过。 P156
21
凡是自觉地生存的人,没有一个会放弃这些尊重他的理性、独立与自存的要求;这些要求即使与承认他心灵中的道德规律无关,也至少在他心灵中与严肃认真、解除疑惑以及信仰实在有关。 P161
现状就是这样,但决不可能会永远这样。心带有理性印记,为扩展理性力量而做成的创造物,绝不会在时代的进步中全部丧失。 P166
我们的哲学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与生命的历史,并且象我们寻找我们自己一样,我们也思考整个的人及其使命。 P191
只有心灵的改善,才导致真正的智慧。既然如此,那就让我的整个生活不停地奔向这唯一的目的吧! P198
理性本身的真正规律仅仅是实践规律。 P200 同上“人的使命” (思想自由)不,民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献出,只有思想自由不能。 P141 ........能够自由地思考是人类理智不同于动物智力的显著特点。 P148 君主,你没有权利压制我们的思想自由;?? P163 真理并不象你们想象的那样能从表面上撇取到;真理存在于深处,我请你们为自己花一点力气,来和我一起寻找它。 P145
[德]费希特《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思想自由》,《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一卷
(哲学)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P38 ......一般人所说的哲学的难懂性,他们的困难,一部分由于他们不能够,即不惯于作抽象的思维??另一部分困难,是由于求知者没有耐心,亟欲将意识中的思想和概念用表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P40-41
现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曾取材于人类对于外界和内心,对于当前的外界自然和当前
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直觉。 P46 [德]黑格尔《小逻辑》
(哲学思维、反思)
反驳一个原则就是揭露它的缺陷,??真正说来,对一个原则的反驳就是对该原则的发展以及对其缺陷的补足,?? P14
??重新把哲学思维视为一种严肃的任务,乃是特别必要的。 P46 遵从自己的确信,诚然要比听从别人的权威高强些,但从出于权威的意见转变为出于自信的意见,意见的来源虽有转变,并不必然地就使意见的内容也有所改变,并不一定就会在错误的地方出现真理,??相反地,只有对显现为现象的意识的全部领域都加以怀疑,只有
通过这样的怀疑主义,精神才能善于识别真理?? P55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人是能思维的存在。 P39
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 P51
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 P64
只有思维深入于事物的实质,方能算得真思想;?? P78 (黑格尔分析了知识可能出现的缺陷:脱离特殊东西的空洞的普遍性,没有上升到普遍性而停留于经验的特殊性,认为)凡是志在弥补这种缺陷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的反思,就是思辨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 P48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P39
这个信念认为要想真正知道外界对象和事变以及内心的情绪、直观、意见、表象等的真理必须加以反复思索(Nacbdeakea)。而对于情绪、表象等加以反复思索,无论如何,至少....可以说是情绪表象等转化为思想了。 P42 ..22
反思(Naehdeakea 反复思索) P45
要获得对象的真实性质,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反思。唯有通过反思才能达到这种知识。
[德] 黑格尔《小逻辑》
(哲学学习)
人的目光是过于执着于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须花费同样大的气力来使他高举于尘地之上,人的精神已显示出它的极端贫乏,就如同沙漠施行者渴望获得一口饮水那样在急切盼望能对一般的神圣事物获得一点点感受。从精神之如此易于满足,我们就可以估量它的损失是如何巨大了。 P5-6
(3.个体的教养)引导一个个体使之从它的未受教养的状态变为有知识,这是个任务,??每个个体,凡是在实质上成了比较高级的精神的,都是走过这样一段历史道路的?? P17-18
??没有耐心就会盼望不可能的事,即盼望不以手段而达取目的。要有耐心,一方面,就是说,必须忍耐这条道路的辽远,因为每个环节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说,必须在每个环节那里都作逗留,?? P19
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这样的知识,既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而无论怎样说来说去,都不能离开原地而前进一步。??而认识的运动往来进行于其间,因而就只是在它们的表面上运动而已。 P20
对于优秀的东西,我们必须抱有这样的成见,相信它会使它自己有用并为人所喜爱。 P31
我们注意到,有些根本不能思维一个抽象命题更不能思维几个命题的相互关联的人,他们的那种无知无识的状态,他们的那种放肆粗疏的作风,竟有时说成是思维的自由和开明,有时又说成是天才或灵感的表现?? P46
我们应该确信,真理具有在时间到来或成熟以后自己涌现出来的本性,而且它只在时间到来之后才会出现,所以它的出现决不会为时过早,也决不会遇到尚未成熟的读者?? P49
??任性的作风??浅薄的作风??学术界的这两种倾向在某一段时间内曾经愚弄了德国人对学术的认真态度,使得他们深刻的哲学要求为之疲缓松懈。而且引起人们对哲学这门科学的轻视或蔑视?? P2
反对这两个趋势的一种哲学兴趣,以及对于高深知识的认真爱好,却仍然朴素地不浮夸地保持着。这种兴趣诚不免大都以直接知识或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也是以表明寻求理性的识见的内在的深入的冲力了。??只有这种理性的识见,才能够给予人以人的尊严。 P3
当精神一走上思想的道路,不陷入虚浮,而能保持着追求真理的意志和勇气时,它可以立即发现,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规范思想,指导思想去把握实质,并保持于实质中。 P5
精神是足以制裁“心情”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只有依赖精神的自身的新生才能发生。精神之所以能达到这种从自然的无所状态和自然的迷失错误里解放出来而得到新生,是由于教育,并由于以客观真理为内容的信仰,而这信仰又是经过精神的验证而产生的结果。这种精神的新生也是心情从片面的抽象理智的虚妄里解脱出来的新生。 P13-14
对于一切精神教育,一切科学和真理的中心,哲学,必须尊重其地位,优予培植。 ..P32
这种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真正的基础,哲学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
23
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 P32
最坚实的严肃性本身就是认识真理的严肃性。这种要求—由于这要求使得人的精神本性区别于他的单纯感觉和享受的生活—也正是精神最深刻的要求,它本身就是一普遍的要求,一方面可说是是时代的严肃性激动起这种深刻的要求,一方面也可说这种要求乃是日尔曼精神的固有财产。 P33
保存这神圣的光明的责任已经托给我们了,我们的使命就在于爱护它、培育它,并小心护持,不要使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的光明,对人的本质的自觉熄灭了,沦落了。 P33
放弃对真理的知识,自古就被当作最可轻视的、最无价值的事情,却被我们的时代推崇为精神上最高的胜利。 P34
不去认识真理,只去认识那表面的有时间性的偶然的东西—只去认识虚浮的东西,这种
虚浮习气在哲学里已经广泛地造成,在我们时代里更为流行,甚至还加以大吹大擂。 P35
我要特别呼吁青年的精神,因为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尚没有受到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系统的束缚,而且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一个有健全心情的青年还有勇气去追求真理。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所最熟悉的领域,也是哲学所缔造的,
通过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分享的??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象。 P35
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真理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秘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P36
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则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热忱。 P64
老辈的人寄托其希望于青年的人,因为青年人应该能够促进这世界和科学。但老辈所属望于青年人的不是望他们停滞不前,自满自诩,而是望他们担负起精神上严肃的科学的工作。 P65
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也可以养成为达到特殊目的的专门技术人员。但人们培养自己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高尚神圣的事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P66 [德]黑格尔《小逻辑》
不仅作经验的理解,而且作形而上学的、亦即哲学的理解时,才能真正地理解??
[德]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批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P456
信仰对于人不再是透彻的真理的时候,信仰、宗教与理性的矛盾才变得特别鲜明突出。 [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一版序,同上P468
要在生活中、世界中作为世界一分子来思想?? 世界只对于开放的头脑才是开放的?? 只有化为血肉的真理才是真理。 .......真正的辩证法并不是孤独的人向自己的独白,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对话。 ........[德]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50-52,62,同上P490-492
我们如果对任何事物,对政治或其它各问题,追朔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以获得最明朗的认识。 P4
凡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别人的理智的,就可以成为而且确实成为别人的财产(用品),这种人就天然是奴隶。 P15
一切明哲的人正应该为了灵魂而借助于外物,不要为了外物竟然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 P341
24
音乐的曲调和韵律令人怡悦,而且渗透灵魂;所以许多思想家把灵魂结合于乐调;有些人就直说灵魂本是一支乐调,另一些人则认为灵魂内含有乐调的质素。 P4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我不过是在激励人们摆脱身上的束缚/而这是世上皆知的古老的自由法则/ 谁知却招致猫头鹰、布谷鸟、驴、猴和狗/以刺耳的声音一齐向我号叫。/ 像那些变成青蛙的农夫/责骂拉托娜女神的孪生子嗣一样/ 却不知那就是未来的太阳和月亮/我就好像把珍珠抛向黑暗。/ 他们虽盲目地喊叫自由/但真正给予他们自由时却遭到抗拒/ 因为他们高喊的自由正意味着放纵。/
热爱自由的人首先要有智慧和美德/而我看见他们却距此很远/ 为了自由人们已花费了多少财富和血汗。/
[英]弥尔顿《我激励人们摆脱束缚》
如若思想是生命/是呼吸也是力量/思想的贫乏/便是死亡 那么我就是个/快活的虻虫/无论我是死去/或是我生存
[英]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 P140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310)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周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章句下》14.3
考试不是结束,只是新的开始——领悟和实践哲学的批判性思考的新的开始。 三十而立,保持联系。
远握!谢谢!
同济王智平(王蛇) 2010.11.24
2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