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交换原理试题库
97.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包含______________子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系统。 信源传送、控制
98. ATM交换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个功能模块组成。
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信源交换机构、接续容许控制、管理系统
99. 在互联网络中执行_________________的专用计算机称为路由器或称其为网关。 路由选择任务 100.
共享介质的传统的因特网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路由器 简答:
1. 说明模拟交换、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模拟交换: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方式。如步进制、纵横制等都属于模拟交换设备。对于电子交换设备来说,属于模拟交换系统的有空分式电子交换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式交换设备。
数字交换:这是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方式。前最常用的数字信号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的信号和对PCM信号进行交换的数字交换设备。
布控交换:即布线逻辑控制交换(简称布控交换)。这种交换方式中,交换系统的控制部分是用机械(例如继电器等)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布线做成。这种交换系统的控制部件不好更改、灵活性小。
程控交换:即存贮程序控制交换(简称程控交换)。这是用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方式。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中常用的“存贮程序控制”方式。它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存贮器,通过运行存贮器内所存贮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工作。 2.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有哪些功能?
答:程控数据交换机中的用户电路功能主要可归纳为BORSCHT这七项功能,即: B:馈电 O:过压保护 R:振铃 S:监视
C:编译码和滤波器 H:混合电路 T:测试
3.设某程控交换机需要6种时钟级程序,它们的执行周期分别为:
A程序 B程序 C程序 i.
8ms 16ms 16ms D程序 E程序 96ms 96ms 现假定处理机字长为16位,要求设计只用一个时间表来控制这些时钟级进行的执行管理程序:
从能适应全部时钟级程序的周期出发,规定出该机采用的时钟中断周期。
设计出上述程序的全部启动控制表格。
ii.
答:
b) 根据所要执行的程序,最小周期为8ms,
故该机应采用8ms时钟中断周期。 c) 分析:
? 时间表:从所要执行的程序
看,最小周期为8ms,最大周期为96ms,故时间表应有12(96/8)个单元,即12行。字长16,即每一行有16位。 ? 时间计数器:时间计数器是每
8ms加1,也就是说,时钟级中断的周期为8ms。
? 屏蔽表:根据需要设定。 i.
4.为什么说ATM技术是融合了电路转送和分组转送模式的特点?
答: 电路传送方式中,信道是按时隙周期性分配的,每个时隙分给一个用户传数据。无论用户是否传送数据,该时隙都为该用户所占用。 如果在每个时隙中放入48字节的用户数据和5字节的信头,即一个ATM信元,则上述的电路传送方式就变为ATM。这样就可根据信头标志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数据,于是用户数据占用的时间位置就不再受约束。
根据以上分析,上述程序的全部启动控制表格设计如下:
分组传送方式中,信道上传送的是数据分组。可以把ATM信元看作是一种特殊(即 53字节)的数据分组,这样就可以把ATM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分组传送方式。
ATM中使用固定长度的分组──ATM信元,并用空闲信元填充信道,这就将信道分成等长的时间小段,从而具有电路传送方式的特点。 ATM可以看作是快速分组交换。 所以ATM是以分组传送方式为基础并结合了电路传送方式高速化的优点。
5.说明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
(1)虚电路是在DTE-DTE之间建立的虚连接,存在于端到端之间;逻辑信道是DTE-DCE接口或中继线上可分配的资源,存在于点到点之间,一条线路上可以存在多个逻辑信道。
(2)逻辑信道是一直存在的,它分为占用和空闲两种状态;虚电路(不包括永久虚电路)随着通信的开始而建立,通信结束后就被清除。
6.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 ATM 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
①电路交换:独占时隙,同步时分,位置化信道,面向连接;
②分组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可变,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
③ATM 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定长为 48+5 字节,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面向连接。
7. 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答: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8.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资源独占性。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
路。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9. 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 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以下,后者可高达10。
(3)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 10. 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的方式?
答: (1) 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
-8
-3
(2) 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 (3) 可靠性一般在10以下 (4) 较经济
11. 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12. 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答: (1) 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 (2) 用户环路光纤化
(3) 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13. 为什么将同步时分复用信道称为位置化信道?而将统计时分复用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
答: 1) 因为在同步时分复用信道中,根据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便可知是第几个话路,也就是说它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对话路所在位置的交换。
2) 因为统计时分复用信道中,把需要传送的信息分成很多小段,称为分组,每个分组前附加
标志码,标志要去哪个输出端,即路由标记。各个分组在输入时使用不同时隙,虽然使用不同时隙,但标志码相同的分组属于一次接续。所以,把它们所占的信道容量看作一个子信道,这个子信道可以是任何时隙。这样把一个信道划分成了若干子信道,称为标志化信道。统计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按照每个分组信息前的路由标记来分发到出线的。一个信道中的信息与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即时隙)没有必然联系。
14. 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并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15. 分别说明什么是集中型、分配型、扩散型交换单元?什么是有向交换单元和无向交换单元? 答: 集中型:入线数大于出线数(M>N)
分配型:入线数等于出线数(M=N) 扩散型:入线数小于出线数(M 有向交换单元:信息经过交换单元时,只能从入线进,出线出,具有唯一确定的方向。 无向交换单元:若将一个交换单元的相同编号的入线和出线连在一起,每一条都既可入也可出, 即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功能。 16. 交换单元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 1) 容量:交换单元所有入线可以同时送入的总的信息量。 2) 接口:即交换单元自己的信号接口标准。 3) 功能:点到点功能、同发功能、广播功能。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