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庆方言叹词“嗟”研究

安庆方言叹词“嗟”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7:59

鲍 红,张 昀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中的叹词“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叹词在语音、词汇意义、用法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对安庆方言叹词“嗟”的语音、用法作出分析,可以进一步推论出“嗟”的历史来源。 关键词:安庆方言;叹词;嗟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98-03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和应答的词。叹词的独立性很强,既可以用作感叹语,也可以独立成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叹词有:啊、唉、哦、嗯、喂等。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1],有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叹词,如:啊、唉、哦等;还有一些方言所特有的叹词,如:嗟、哎、哎耶、啊西、呵嗨、呵嘿等。本文对安庆方言叹词“嗟”,从其语音、用法、来源、古今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嗟”的语音

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有五个声调,具体为:阴平31、阳平35、上声213、去声53、入声55[2]。因此,安庆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嗟”的读音在安庆方言中为[t?揶i?着31],属于方言阴平字,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调值。此外,“嗟”的音长和音强,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含义的时候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嗟”的用法

“嗟”在安庆人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一方面,“嗟”作为感叹语,用在句首和句中,但不能用于句末。例如:

(1)嗟,你今天怎么搞的这么漂亮斋! (2)嗟,你真是越过越年轻欸!

(3)嗟,你看刚才那个人,长的真丑,还显着要死! (4)嗟,哪个相信你斋!

(5)你干么事欸,嗟,烦死着!

(6)——你看我穿这个衣服漂不漂亮斋? ——嗟,臭美死着!

(7)——这太重了,你快过来帮我下子。 ——嗟,谬看到人家正在忙啊! (8)嗟,快来看奈!

(9)嗟,你表讲着一半就不讲了斋,快接着讲! (10)嗟,嗟,快接着讲下去斋!

依据胡明扬先生在《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一文中认为语气和语气调(包括语气助词和叹词)可以分为三类,即表情语气、表态语气和表意语气[3]。由于安庆方言中“嗟”作为方言叹词时运用频率很高,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如,例(1)—(4)属于“表情叹词”,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美或厌恶。其中,例(1)、例(2)表示赞美之意,语音较短。例(3)、例(4)、例(5)则表示厌恶之意,语音较长,并且语音拉的越长表示的厌恶之意越深。例(6)、例(7)属于“表态叹词”,表示应答的含义。其中,例(6)表示对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含有肯定之意,可以理解为“你穿这件衣服确实很漂亮”。例(7)则表示对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含有否定之意,意思是“我正忙着,不要打扰我”,也可以理解为“我不能帮你,你自己看着办吧”。例(8)—(10)属于“表意叹词”,表示招呼或追问语气。例(8)表示说话人突然发现某人或某物,并招呼听话人赶快看。例(9)、例(10)表示催促对方接着往下说,有时可以在一句话中用几个叹词“嗟”,表达听话人急迫的心情。

同时,从以上七个例句中可以看出,当“嗟”用于“表情语气”中的赞美之意、“表态语气”中的肯定之意,以及“表意语气”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当“嗟”用于“表情语气”中的否定之意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可以亲密的关系,也可以只是一般的关系,甚至是敌对的关系。如例(3)则是几个关系亲密的人私底下谈论另外一个人,表示一个人、甚至这几个人对于谈论对象的厌恶之情。例(4)、例(5)则表示说话人讨厌、反感听话人,表达出了自己的厌恶之情,要求听话人不要再这样做了。 另一方面,“嗟”还可以作为独立语,单独成句。例如: (11)——你晓不晓得,我可崇拜死你了。 ——嗟。

(12)——你老是讲爱我,是不是?现在大伙儿面前,再说一遍唛。 ——嗟。

(13)——哈哈,你又输了,今个儿运气不好唛,拿钱拿钱! ——嗟。

当“嗟”用于独立语时,属于“表态叹词”,一般表示应答、感叹的语气,表明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话的一种默然的肯定,但又不愿意明确表达出。如,例(11)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崇拜你”表示十分高兴,但又觉得难以回答或是回答“哪里哪里”有点拉远两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回答“嗟”既有“哪里哪里,我有什么好崇拜的”,又有对说话人所说的“崇拜”感到十分高兴。例(12)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我爱你”既承认自己经常私下说,同时表示在大家面前不好意思说,用一个“嗟”有效地化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又向大家明确表示了“我的确爱你”的意思。例(13)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运气不好”表示赞同以及感叹自己“确实运气不好”,同时默认了“输了就要拿钱”的行为。此时,“嗟”用于关系密切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一种幽默的应答、感叹的语言。如果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关系一般,甚至于敌对的关系单独说一个“嗟”,则显得很没有礼貌,会进一步恶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嗟”也经常出现在黄梅戏语言中。依据鲍红教授在《黄梅戏中安庆方言叹词的运用》一文中提到了“嗟”作为叹词在黄梅戏中的用法,与上述的“嗟”在口语中的用法相同,既可以作为感叹语,又可以独立成句,同时指出“‘嗟’为安庆方言所特有,使用频率极高,黄梅戏中也十分常见,但普通话中很少见到[4]”。由于地方戏曲的语言往往是当地地方方言的具体体现,因此,黄梅戏语言就很好地保留并体现了安庆地方方言。由此可见,“嗟”是安庆方言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言叹词。 三、“嗟”的来源

由于“嗟”是安庆方言叹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与它表示相同的含义。对于“嗟”的来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与古代汉语 “嗟”有一定的联系。“嗟”在古代汉语中用作叹词。《王力古汉语字典》认为,许慎的《说文解字》并没有收录“嗟”[5]。而杨树达先生则认为,“嗟”做叹词时在《说文》三篇上言部,咨也,一曰:痛惜也[6]。《尔雅·释诂》中则出现了“嗟”,“嗟、咨,也”。从《诗经》、《楚辞》、《尚书》、《战国策》、《荀子》等文献中就有“嗟”来看,“嗟”应当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

《汉语大词典》中“嗟”有六种具体的用法,均用作叹词。第一,表示呼唤语气。《尚书·甘誓》:“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尚书·秦誓》:“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第二,表示应答语气。《史记·武帝本纪》:“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第三,表示悲伤语气。《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第四,表示叹息语气。韩愈《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朝出耕。”第五,表示赞美语气。《战国策·齐策六》:“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曹植《洛神赋》:“嗟佳人之信修。第六,表示感叹语气。《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杜牧《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

秦。”同时,用于感叹语气的时候,还可以构成“于嗟”、“嗟夫”、“嗟乎”、“嗟嗟”等形式,其与“嗟”表达的感叹语气相同,但与独用时的“嗟”的发音不同。《字汇补》:“嗟,子夜切。” 同时,《词诠》中收录了“嗟”作为语中助词和叹词的两种用法,并认为“嗟”作为叹词的时候仅有“悲叹”的意思。《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认为“嗟”为叹词,有两种读音,即[t?揶i?着55]和[t?揶y?着55],表示感叹、呼唤和赞叹语气。《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嗟”是由“发声词”演变为“感叹词”,表示招呼、悲叹、叹息语气。可以构成“嗟夫”、“嗟乎”等复合虚词,其中的“嗟”与独用的“嗟”的读音相同,在这一点上与《汉语大词典》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嗟”的用法表明是“古代汉语叹词”,保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用法仅用于成语“嗟来之食”中。

四、古代汉语“嗟”与安庆方言“嗟”对比

从以上文献中的实例可以归纳出,古代汉语叹词“嗟”只可以用作句子中的独立成分,用在句首和句中,不可以用在句末,这一点和安庆方言叹词“嗟”相同。但古代汉语叹词“嗟”还可以与别的虚词合用,构成“于嗟”、“嗟夫”、“嗟乎”等词语,或两个“嗟”叠用,构成感叹语气,以及“嗟”不可以用作独立语,不能单独成句,在这里又与安庆方言叹词“嗟”不同。

从用法来看,“嗟”作为古代汉语叹词的六种用法在安庆方言中有一定的存留。第一,表示悲伤、叹息、赞美、感叹的语气可以归为“表情语气”,表示应答语气可以归为“表态语气”,表示呼唤语气可以归为“表意语气”。“嗟”在安庆方言中表示追问语气在古代汉语中则没有此用此。第二,“嗟”的具体用法以及其表示的语气含义、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古代汉语叹词“嗟”多用于上对下、尊对卑使用,反之则不可以。而安庆方言叹词“嗟”多用于朋友之间,尤其是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少数还可以用在敌对的关系中。第三,用古代汉语叹词“嗟”时可以没有语境的限制,可以是一个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时候使用,此时,根据人物的心情、周围的环境等判断“嗟”的用法,还可以在多人场合使用。而用安庆方言叹词“嗟”时必须有一定的语境,大多用于朋友之间,不用于独自一个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场合。

从语音来看,在《广韵》中,“嗟”为子邪切,精母、麻韵、开口、三等、平声字。由于《广韵》反映的是汉字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因此,从上古时期到中古时期,以及从中古时期到现代,“嗟”声、韵、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从声母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上古到中古,依据钱大昕“古无舌上音”的说法,在上古时期是没有精母的,中古声母精母[t?揶]是由上古声母[?掎]演变形成的[7]75,而在中古以后,精母又分化为[t?揶]和[ts][7]122.126,演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t?揶]和[ts],“嗟”的普通话声母就是[t?揶]。其次,从韵母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古韵麻韵[Ya]来自上古韵[ia][7]152。王力先生认为,麻韵的主要元音是[a],早在12世纪时就分化为[a]和[?着],即麻韵[Ya]发展演变成为[i?着],并基本保留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嗟”的普通话韵母就是[i?着]。第三,从声调的角度来看,从上古时期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嗟”的声调变化不大,一直是平声字。因此,“嗟”发展到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嗟”则读为[t?揶i?着55],符合汉语声、韵、调发展变化的规律。安庆方言“嗟[t?揶i?着31]”是方言阴平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平声字仅在调值上不同。因此,可以看出,“嗟”的语音发展符合汉语声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推论出安庆方言叹词“嗟”与古代汉语“嗟”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对于安庆方言叹词“嗟”是否真的是古代汉语“嗟”在现代安庆方言口语中的留存,还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去考证。

搜索更多关于: 安庆方言叹词“嗟”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鲍 红,张 昀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中的叹词“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叹词在语音、词汇意义、用法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对安庆方言叹词“嗟”的语音、用法作出分析,可以进一步推论出“嗟”的历史来源。 关键词:安庆方言;叹词;嗟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98-03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和应答的词。叹词的独立性很强,既可以用作感叹语,也可以独立成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叹词有:啊、唉、哦、嗯、喂等。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1],有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叹词,如:啊、唉、哦等;还有一些方言所特有的叹词,如:嗟、哎、哎耶、啊西、呵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