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和城市废弃物技术等,高性能外墙自保温墙体材料、功能墙体材料、热反射涂料、相变储能材料、外墙隔火防热材料,高效屋面保温材料,楼地面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节能玻璃和门窗,低辐射玻璃。
(二)纺织丝绸。重点研发:超仿真、差别化、多功能纤维产业化技术,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应用产业化技术,聚酯多元化产品及技术,纤维素纤维环保型加工技术,新型纺纱技术,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毛、麻、丝专用纺织加工技术,新型针织编织技术,新型机织加工技术,纺织品的智能加工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印染在线检测及数字化技术,纺织品功能整理技术,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高品质丝绸制品加工技术,现代服装制造技术,差别化、高新纤维制造技术与装备,新型纺纱、织造、非织造布、印染、后整理及关键配套件等的设计制造技术。
(三)轻工业。重点研发:家用电器变频技术、空调器制冷剂(HFCF)物质替代技术、太阳能制冷在冰箱和空调中的应用技术,造纸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纤维高效利用技术、绿色皮革化工和特殊功能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及高性能纸基新材料,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造纸、塑料、皮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新型环保阻燃塑料制品生产技术,废塑料改性及综合利用技术,大幅
19
宽、高车速造纸成套技术与设备,大型废纸制浆生产成套技术,高速、宽幅流浆箱、靴式压缩设备等造纸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节能型塑料成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工业缝制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等。
(四)环境保护
1、固体废弃物。重点研发:垃圾分选、破碎、生化脱水等预处理和综合处理技术与装备,城市及农林固体废弃物处置及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制品等技术及设备,电厂粉煤灰及煤矿矸石、冶金废渣、低品位矿及尾矿废渣、建筑废弃物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废旧家电与电子产品、汽车等拆解、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矿山尾矿资源生态型管理与综合利用技术,贵金属资源二次高效回收利用技术。
2、危险品。重点研发:危险废物高效、安全、可靠的收集、存储、运输、焚烧、填埋和焚烧渣、飞灰熔融无害化处置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固化技术、设备和固化药剂,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医疗废物收运、高温消毒处理技术与设备;有害化学品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整备技术与装备;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及设备,废旧荧光灯管汞回收处理技术(MRT)及装备,利用水泥窑处置危险废弃物技术及装备。
3、气体废弃物。重点研发:高性能除尘滤料和高性能
20
电、袋组合式除尘技术与设备,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脱汞或一体化的高效技术和装备,工业排放有毒废气控制技术与设备,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再生技术,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与削减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控制技术,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与设备,碳减排及碳转化利用技术,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低温室潜能替代技术及产品。
4、液体废弃物。重点研发:洗涤等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供水管网防漏技术,高浓度有毒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石油废水处理与分质回用技术,高效水处理药剂的研制与开发,工业、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高含盐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
5、节能技术。重点研发:燃煤工业炉窑改造技术,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与装备,工业余热余压利用技术,能量转换系统效能提高及改造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半导体照明与照明节能控制技术,建筑节能及节能改造技术,电机系统节能控制及改造技术,热电冷等联产联供技术。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健全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创新资源,
21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实施企业创新体系夯实工程
(一)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企业大集团均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引导专业设计公司与制造企业联合建立设计中心。加强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指导,完善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相应的研发检测机构,支持企业与院所共建创新基地。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开展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对重大合作项目优先纳入省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年度计划。鼓励企业探索适合自身的研发模式,支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立科技人才特区,实行创新项目责任负责制和绩效奖金制度,增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活力。
(三)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按照经费投入比例、科技项目数量与水平、研发人员数等指标,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予以经费补助。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每年筛选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专项扶持,引导企业加大
2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