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没有付出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时间价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毛泽东在1956年1月知识分子大会上对进入社会主义和建成社会主义进行了区分,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论述了国内外的积极因素,指出:“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消极因素,要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要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不中立的力量可以争取其中立,对于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就确立中国的工业化目标。在经济工作的依靠力量方面,毛泽东在《独立自主地搞建设》一文中明确指出: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
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农业革命……”。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中国建设的重点,要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不能忽略粮食生产,粮食是基本的生产必需品,没有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就不能养活工人,就没有重工业发展。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工业必须同时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要适当调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在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要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是真想发展重工业,还是假想,或者是差一点,要真想发展重工业就得多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对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指出:要“既要重工业,也要人民。”发展要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并举。时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建设和内地工业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沿海和内地方面毛泽东指出要充分利用沿海的工业基地,但为了平衡发展,必须要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既不能只发展内地工业,也不能只发展沿海工业,要真想发展内地工业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是真正、十分想要。还是几分想、不是十分想要的问
题。要真正、十分想要就要多搞一些经济建设,降低军政费用,这是毛泽东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否则就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各个方面要综合平衡,协调发展,要既反保守,也要反对冒进,根据实际确定发展速度,这是好的。但在后来毛泽东并不认同反对冒进,这就为大跃进提供了土壤。
(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氏的合作问题。抗日时期,根据地“三三制”的政治体制打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氏团结合作的局面。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外各民主人氏长期进行合作的方针。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论断。早在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强调“共产党永远与非党人士合作”,“政府的名单中,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是一半一半好,要搞五湖四海。”(《同绥远负责人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P14)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的问题,
指出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的弊端之一是,苏共把其它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存在共产党一党,这样共产党就听不到其它党派的不同意见了。对中国各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他们是反对派,又不是反对派,常常由反对走到不反对。”“党政机构要精简,不是说不要民主党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让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就是为了长期监督共产党,是因为他们都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殊的政党模式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模式,也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
2、人民民主专政。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曾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应当是新型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民主制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专政。列宁认为要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必须吸收全体苏维埃成员和全体贫民参加管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等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行了发展与丰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详细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人民”的专政,是对敌人的专政。周恩来指出 “人民民主专政应该是: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民主是对人民的民主,人民内部实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