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复习提纲(完整版) - 图文
5.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形态菌落特征:(1)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多核质,革兰氏阳性,不能运动;菌丝细胞的结构和细菌基本相同,菌丝无隔膜;放线菌的菌丝按着生部位及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2)菌落的形态特征:菌落介于细菌和霉菌菌落之间;放线菌在基质上生长牢固,不易挑起;菌落较小而不致扩散,质地较密,表面呈紧密、絮状、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菌落;菌落正反面具有不同颜色;菌落有特殊气味。
6.掌握放线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繁殖(无性生殖),也可以一段营
养菌丝繁殖。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1、掌握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 繁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又分出芽生殖和裂殖。
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
酵母菌菌落特征:表面湿润而光滑,颜色通常有白色和红色,有黏性,培养时间久后菌
落表面转为干燥,并呈皱褶状,菌落大小和细菌差不多。
霉菌菌落特征:霉菌菌落疏松,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
落都大,有不同结构和色泽,霉菌菌丝粗而长,易挑取。
3、掌握霉菌的繁殖方式
霉菌借助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繁殖,也可借助菌丝片段繁殖。
4、了解各种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
1.蓝藻门:即蓝细菌,①蓝细菌的形态大小:单细胞,杆状和球状。直径1~10um。多个细胞黏集成聚合体,呈丝状、胶团。
②蓝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属原核细胞。有细胞壁、质膜,拟核或核质,核糖体、羧酶体、类囊体、藻胆蛋白体、藻蓝素、糖原颗粒、脂质颗粒及气泡。
③蓝细菌的繁殖: 单细胞类型蓝细菌的繁殖时通过二分裂,出芽,断裂,多重分裂或从从无柄的个体释放一系列顶生细胞进行繁殖。由丝状体构成的类型通过中间细胞分裂或通过丝状体无规则地断裂或通过末端释放能运动的细胞链进行繁殖。
④蓝细菌的生境:分布广,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树皮、干燥的沙漠、岩石缝隙里均能生长。嗜热菌可在热泉水中生长。
⑤蓝细菌的代谢:含叶绿素a,脂环族类胡萝卜素、藻胆素及藻蛋白体。呈现蓝、绿、红或棕色,它的颜色随光照条件改变而改变。
2.裸藻门:因不具细胞壁而得名。颜色呈绿色。绝大多数裸藻具有叶绿素,其内含有叶绿素a和b、β-胡萝卜素和三种叶黄素。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植物,以细胞纵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主要生长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止水体或缓慢的流水中,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3.绿藻门:。形态体多样,有单细胞的个体、群体或丝状体。含有较多的叶绿素a,b,叶黄素,泥黄素,β-胡萝卜素。其贮存物为淀粉和油类,叶绿素内有一至几个有鞘的造粉核。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4.轮藻门:具大型顶细胞,有节和节间,节上有轮生的分支。为卵配生殖,在淡水和半咸水中生长。
5.金藻门:形体多样,有个体和群体。具有1~2根鞭毛,少数3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占优势,呈黄绿色和金棕色。贮存物有金藻糖和油。多数金藻产生内生孢子,淡水产。 6.黄藻门:细胞壁大多数由两个半片套合组成,含果胶质。体内含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贮存物为油。有鞭毛,借不动孢子和游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少数有性生殖。 7.硅藻门:单细胞,由上下两个壳组成。细胞壁内含硅质(SiO·xHO)和果胶质。含叶绿2
2
素、藻黄素和β-胡萝卜素,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贮存物为淀粉粒和油。繁殖方式为纵分裂和有性生殖。
8.甲藻门:多为单细胞个体,多数有细胞壁,细胞核大,有核仁和核内体(染色体),色素体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硅甲黄素、甲藻黄素、新甲藻黄素及环甲藻黄素。藻体呈棕黄色或黄绿色,贮存物为淀粉、淀粉状物质和脂肪。裂殖。
9.褐藻门:较高级的藻类,呈橄榄色和深褐色。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后两者的含量高于前两者。贮存物为褐藻淀粉、甘露糖、油类和还原糖。
10.红藻门:色素为红藻藻红素和红藻藻蓝素。贮存物为红藻淀粉和红藻糖。红藻主要是海生藻类,只有少数出现在淡水中。海产的红藻生活在所有海洋的近岸,是底栖的生物。
5、掌握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形态:原生动物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质膜、细胞质,有分化的细胞器,细胞核具有核膜,属真核微生物。
生理特征:具有摄食、营养、呼吸、排泄、生长、繁殖、运动及对刺激的反应。
胞口、胞咽和食物泡、吸管是摄食、消化、营养的细胞器;收集管、伸缩泡、胞肛是排泄的细胞器;鞭毛、纤毛、刚毛、伪足是运动和捕食的细胞器;眼点是感觉细胞器。 6、掌握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原生动物:所有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都起指示生物的作用。
原生动及微型后生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虫(变形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
(1)鞭毛纲:动物为鞭毛虫(眼虫、粗袋鞭虫)。鞭毛纲的营养类型兼有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动物性鞭毛虫:在曝气池运行初期出现(多污带和α—中污带)出现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处理效果差时大量出现,可作为污水处理效果差时的指标生物。植物性鞭毛虫:(绿眼虫)出现在α—中污带或多污带中
(2)肉足纲:动物为肉足虫,大多数无固定形态,为全动性营养。存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3)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在a—中污带和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较差时出现。固着型的纤毛虫,尤其是钟虫,喜在寡污带中生活,是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吸管虫多数在β—中污带,在污水生物处理效果一般时出现。 后生动物:
a、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b、线虫是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c、寡毛类动物如红斑顠体虫使处理的出水水质急剧下降,颤蚓和水丝蚓是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d、浮游甲壳动物是水体污染和自净的指示生物。e、苔藓虫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掌握酶的概念,酶的组成,酶蛋白的结构,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分类与命名,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微生物的营养物及营养类型,电子传递体系
1、酶的概念:酶是一类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本质是蛋白质和RNA。 2、酶的组成
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单成分酶和全酶两类,单成分酶由酶蛋白组成,全酶有3种形式:
酶蛋白+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
全酶 酶蛋白+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
酶蛋白+金属离子
3、酶蛋白的结构
一般酶蛋白有3种结构,少数才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本身的结构。它们以特定的 多肽顺序(氨基酸顺序)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酶的大多数特性与一级结构有关,表现为功能的多样性、种族的特异性等。二级结构是由多肽链形成的初级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稳定性,氢键破坏,酶蛋白即变性。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弯曲盘绕形成更复杂的构型。由氢键、盐键及疏水键等维持三级结构的稳定性。四级结构是由几个或几十个亚基形成的,亚基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单位。。 4、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它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一个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另一个是催化部位,底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在此处被打断或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5、酶的分类与命名
分类: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可把酶分成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命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