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观测站设计

观测站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5 17:28:21

XX煤矿地表观测站设计

一、 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观测获得大量的实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地表移动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掌握岩层及地表的移动规律,为“三下”采煤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 矿井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与井田面积:XX矿矿区位于XX煤田南部,也是市区南部,在小鹤立河下游河床、河谷及东岸的丘陵地带。距XX市区约12公里,北部与XX矿交界;南部以XX矿交界;西部以XX为界,东部以XX为界,XX井田走向长4.6公里,倾斜宽4.6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井田中部地势低洼,标高在240米左右,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小鹤立河流经XX井田约6公里,河东岸建立了护河堤,堤高250.9米,河的洪水标高248.8米。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共分五个水平:一水平为+90水平,水平垂高157米,回风水平;二水平为-100水平,水平垂高200米;三水平为-300水平,水平垂高200米,生产水平;四水平为-500水平,水平垂高200米,延深水平;五水平为-700水平,水平垂高200米,待延深水平。大巷布置方式为:一水平是集石门,分层大巷布置。二水平运输大巷是分组大巷分区石门布置。三水平是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布置。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倾斜分层金属网假顶全部垮落法,单一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回采工艺有:综采、综放、高档、滑移支架放顶煤开采。

三、 设计要求:

假定选择一水平一个采区作为一个开采沉陷观测对象,该层煤厚度1.5m,采区走向长度1000m,倾斜长度150m(工作面长度)。设计一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移动角可以采用相同条件矿井的,也可以采用临近矿井的。

四、 设站所涉及的开采沉陷参数: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有:走向充分采动角ψ3、倾向

上山充分采动角ψ2、倾向下山充分采动角ψ1、走向移动角δ、倾向下山移动角β、倾向上山移动角γ,移动角修正值Δδ,Δβ,Δγ及最大下沉角θ。

参数值是根据临近矿井取值的,其中,走向移动角δ=78°, 倾向下山移动角β=δ-0.7α=78°-0.7×25°=60°30′, 倾向上山移动角γ=72°,

移动角修正值Δδ=Δγ=20°,Δβ=14°充分采动角(走向ψ3、倾向上山ψ2、倾向下山ψ1)ψ1=65°,ψ2=75°,ψ3=65°,最大下沉角:θ=90°-0.6α=75°。

五、 观测线的位置

1、 倾斜观测线的位置

如图所示,煤层厚度1.5m,煤层倾角α=25°,工作面上、下边界的开采深度分别为H1=157m,H2=94m,为了使倾斜观测线R1R3不受邻近开采的影响,并位于主断面上,则要求观测线R1R3到开切眼的距离D1应满足: D1≥max{(H0-h)cot(δ-Δδ)+hcotφ+ct,H0cotψ3+ct},此处D1取100m 式中,H0——平均开采深度;

h——松散层厚度;

c——工作面推进速度;

t——观测站设计到第一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观测线R1R3到停采线之间的距离D2还需满足:D2≥H0cotψ3=33.6m

2、 走向观测线的位置

走向观测线离工作面下边界的距离D3为:D3=Lcosα-H0cotθ=327.6m

六、 观测线的长度

倾向观测站的长度S倾斜应为:

S倾斜=(H1-h)cot(β-Δβ)+(H2-h)cot(γ-Δγ)+2hcotφ+Lcosα+(2~4)S =424.1m 走向观测线的长度

S走向=2(H0-h)cot(δ-Δδ)+2hcotφ+L+(2~4)S 1321.8m

式中,S——控制点之间的点间距,一般为50m。

七、 工作点及控制点的埋设方法:

控制点埋设采用矿区内四等导线点埋设,工作测点采用一级导线点埋设。

观测线上的到点数目及其密度,主要取决于开采深度和设站的目的。布设一般是从移动盆地中央开始向两边的移动边界布置。工作测点要与表土层

牢固地固结在一起,一般是等间距布设。但为了较准确地确定移动盆地边界或最大下沉点的位置,也可在移动盆地边界附近或盆地中心部位适当加密测点。控制点应埋设在观测线的两端,每端不得少于2个。若只在一端设置控制点时,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控制点与最外端工作测点的距离为50—100米。观测线和测点的设计位置确定以后,就可将它们展绘到观测站设计平面图上。

八、 矿区控制网的连测方法

1、 连接测量

目的:确定观测站某一个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把观测站和矿区控制网联系起来,以确定井上下的对应关系。

时间:在观测站设置10-15天,在观测站地区被采动之前。

方法:据矿区控制点的分布和地形条件,用插点(边交会、角交会、边角交会)或设经纬仪导线的方法,首先测定某一控制点或交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其余的控制点用5”导线方法进行测定。

精度要求:平面:定向基点(点位误差小于7cm);高程连测要求进行高程用三等水准,独立进行两次。 2、 全面观测

全面观测的内容: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各测点偏离观测线方向为距离(称支距),记录地表原有的破坏状况,并作出素描。

时间:在采动前进行两次,地表移动稳定之后再进行一次。

要求:采前进行同一点高程差不得大于10mm,支距不得大于30cm,边长不得大于4mm,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的原始数据,地表稳定的条件:6个月累计下沉小于30mm。同时,按实测数据,将各测点展绘到观测站设计平面图上,此图对以后的分析有实际意义。 3、 日常工作

所谓日常观测工作,指的是首次和末次全面观测之间适当增加的水准测量工作,为判定地表是否巳开始移动,在回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相当于0.2—0.5平均开采深度Ho)后,在预计可能首先移动的地区,选择几

个工作测点,每隔几天进行一次水准测量(又称预测或巡视测量),如果发现测点有下沉的趋势,即说明地表已经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进行日常观测工作,即重复进行水准则量。重复水准测量的时间间隔,视地表下沉的速度而定,一般是每隔1—3个月观测一次。在移动的活跃阶段,还应在下沉较大的区段,增加水准观测次数。

九、 经费估算

控制点及工作点的埋设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观测所需的人工费、测绘仪器的定额费用 测绘产品(主要包括图纸)等的费用

十、 成果整理

1.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计算

(1)记录本的检查。每一次观测完之后应首先对记录本进行全面的检查。 (2)计算各点的高程。要求进行平差计算得各点的高程。 (3)各工作点之间水平距离的计算。

2.各测点和各测点间的移动和变形的计算 (1)n点的下沉 (2)相邻点的倾斜 (3)n号点附近的曲率 (4)n号点的水平移动 (5)相邻点间的水平变形 (6)n号点的下沉速度

式中Wnm-1,Wnm——分别表示m-1次和m次观测时(即前、后两次观

测)n点的下沉值。 t——两次观测的间隔天数。

搜索更多关于: 观测站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XX煤矿地表观测站设计 一、 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观测获得大量的实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地表移动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掌握岩层及地表的移动规律,为“三下”采煤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 矿井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与井田面积:XX矿矿区位于XX煤田南部,也是市区南部,在小鹤立河下游河床、河谷及东岸的丘陵地带。距XX市区约12公里,北部与XX矿交界;南部以XX矿交界;西部以XX为界,东部以XX为界,XX井田走向长4.6公里,倾斜宽4.6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井田中部地势低洼,标高在240米左右,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小鹤立河流经XX井田约6公里,河东岸建立了护河堤,堤高250.9米,河的洪水标高248.8米。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共分五个水平:一水平为+90水平,水平垂高157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