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 镘:抹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7.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集,征调 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归:归还 C.其所以自奉也博 奉:供养
D.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鉴:借鉴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木欣欣以向荣 B.其他所以养生之具/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B.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C.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D.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王承福正直善良品格的一组是( )
①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
②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 ③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④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⑤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介绍了粉刷匠王承福的身世和人品,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委婉含蓄。
B.王承福觉得人们只要量才度力,安守本分,选择力所能及的职业并脚踏实地地工作,就能做到问心无愧。
C.作者认为,许多富贵人家日益破落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自食其力,王承福不愿意娶妻生子,也是这个原因。
D.本文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样,同是为底层的劳动者写的传记,同样寄托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3分)
译文:
⑵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3分) 译文:
⑶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3分)
译文: 13.结合文本,概括王承福“以圬为业”的原因。(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①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注】①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
B. 诗人说:“身体消瘦衣带紧,头发稀疏帽偏斜,爱惜眼睛不读书,针灸调理为延年。”
C.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语言直白易懂,读来极为亲切。
D.“莫道桑榆晚”中“桑榆”指的是日出的地方,王勃的《滕王阁序》也用过这个典故。
⑵赏析“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3分)
⑶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中说:“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尽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面对晚景,两位诗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