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解析版)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2:25:15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技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故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故C项正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出发,即可得出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9. 有法学家认为:“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其中“异质”、“非社会本质”是指 A. 罗马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的利益 B. 罗马法既是对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也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C. 罗马法既是罗马人的法律,也是全人类的法律

D. 罗马法的法律制度和国家管理的遗产,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罗马法从根本上说是压迫奴隶阶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罗马法包含了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也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提倡,不符合奴隶制国家的性质,故表现为“异质”、“非社会本质”,故B项正确;罗马平民并不是奴隶,故A项错误;罗马法并不是全人类的法律,只是其法律原则和精神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并不符合“异质”、“非社会本质”的说法,故D项错误。故选B。 10.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

A. 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 B. 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 C. 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D. 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答案】D

【解析】材料不是强调工人的使用习惯问题,故A项错误;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凯伊的发明,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故C项错误;飞梭

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故凯伊遭到纺织工人们的唾骂,故D项正确。故选D。 11. 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变化表 时间 1928年至 1932年间

从表中可知苏联

A. 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宰杀牲畜 B. 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 C. 经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

D. 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格数据反映了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苏联推行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牲畜存栏头数大幅减少,这从本质上说明苏联经济政策的失误,体现了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故C项正确;当时苏联并未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也不是经济粗放发展的方式,故B项错误;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不属于本质,故D项错误。故选C。

12.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60年代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的否决,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随后的1975年和2016年英国举行两次脱欧公投并最终选择了脱离欧盟。材料反映了 A. 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 B. 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 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

D. 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和孤立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故D项正确;“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英法矛盾并不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故B项错误;英国难以

马(万头) 3210 1730 牛(万头) 6010 3350 羊(万头) 10700 3730 猪(万头) 2200 990

融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霸权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故选D。

13.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集团本位突出;公权优于私权;存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秩序;法律以君主 意志为主;

变化: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任答1点给2分) (2)原因:

中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血缘宗族的影响;专制统治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出1点给2分,任答2点给3分)。受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政府政策等 西方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

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

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据材料二“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集团本位、公权优于私权、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等方面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再据材料二“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家族本位削弱、国家本位强化等方面说明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专制统治、儒家思想、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西方商品经济、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再从中国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西方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等方面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以全球视域去解读历史。

材料中国“近代早期”大约自1550年至1850年的三个世纪。受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社会停滞论一直是历史学界关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看法,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明清中国与西欧之间差别并不如过去所想象的那么大。彭慕兰《大分流》指出:在18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核心区,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日本的关东平原、西北欧的英国和尼德兰、印度次大陆的古吉拉特等,彼此的经济发展水平在1800年前后也比较接近。它们共同拥有某些重要的特征例如相对自由的市场、普遍的手工业、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等),而在这些地区中,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绝非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地区的发展方向,即“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依旧是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地区还是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为工业革命所导致的近代经济成长做了更好的准备。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整理

依据材料结合“近代早期”中外史的相关知识,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示例一:“近代早期”中国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社会经济全面高涨,受益于农业技术的提升以及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并推动了经济作物的发展;明清代手工业很繁荣,达到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技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故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故C项正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出发,即可得出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9. 有法学家认为:“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其中“异质”、“非社会本质”是指 A. 罗马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