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全册课时安排: 5 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0%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圆柱和圆锥 11课时 比例 7课时 确定位置 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2课时 统计 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__六_年级____数学___科教学进度表 周时 间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8—3.2 3.5—3.9 3.12—3.16 9.19—3.23 3.26—3、30 4.2—4.6 4.9—4.13 4.16—4.20 4.23—4.27 4.30—5.4 5.7—5.11 5.14—5.18 5.21—5.25 5.28—6.1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比例 比例 确定位置 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节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期中考试五一劳动进 度 课 型 备 注 6 15 16 17 18 19 6.4—6.8 6.11—6.15 6.18—6.22 6.25—6.29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复习整理 复习整理 复习整理 复习整理 期末考试
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教学调整☆ 7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