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高中生物奥赛、考研)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高中生物奥赛、考研)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5:28:47

前翅 弹尾目 缨尾目 蜻蜒目 螳螂目 直翅目 等翅目 革翅目 虱目 丝状 丝状 刚毛状 丝状 丝状 念珠状 丝状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咀嚼式 虹吸式 咀嚼式 鞘翅 后翅 无翅 无翅 膜质,前后翅相似 革质 革质 膜质 膜质 腹部不超过六节,第跳虫 四节有跳器 体有鳞片,尾须第,无 衣鱼、石 常有中尾丝 半变态 眼大,腹部长 蜻蜒、豆娘 头三角形,前足适于渐变态 螳螂 捕攫 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蝗虫、蟋渐变态 足适于开掘 蟀、蝼蛄 无 渐变态 渐变态 无 翅易脱落,眼退化 体未端有尾钳 白蚁 蠼螋 人虱 蝽蟓、臭虫 蚜虫、蝉 草蛉 稻螟虫、家蚕、菜粉蝶 金龟子、天牛、龙虱 蜜蜂、胡蜂、蚂蚁 蚊、蝇 跳蚤 有或无,有翅则2翅相同,膜质 膜质,扇鞘翅,短 形 无翅 半鞘翅 膜质 膜质,有时只1对或无 膜 质,膜脉网状 鳞翅 膜质 短、丝状,3节或5节 半翅目 丝状 刚毛状或同翅目 丝状 脉翅目 多为丝状 鳞翅目 鞘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 蚤目 多样 多样 多样 环毛状、芒状 短小、棒状 足单爪,适于抓握毛发 渐变态 口器在状前端伸出 口器在头部腹面后渐变态 端伸出 全变态 触角长,卵常具柄 全变态 全变态 体表覆有鳞片 前胸大,后胸小,一般叫金龟子 咀嚼式 膜质2对或无 全变态 腹部基部通常狭小 或嚼吸式 刺吸式 复眼很大,几乎占头膜质 平衡棒 全变态 或舐吸式 的大部分 刺吸式 无翅 全变态 体左右侧偏,善跳 昆 虫 纲 重 要 目 的 主 要 特 征 比 较

蝶类与蛾类的主要区别 区别 蝶类 蛾类 活动时间 白天 大多在夜间 触角 球杆状、锤状 丝状、羽状、栉状 翅 较大,停息时竖立背上 较小、停息时放在背上 腹部 较瘦小 较肥大 九、 棘皮动物门

(一) 门的主要特征:

1、 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

2、 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 3、 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4、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

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 5、 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6、 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

感觉等多种功能。 7、 多数为雌雄异体 (二) 分类

棘皮动物约有6000种,我国约有300种。根据腕的有无和形状,步带沟的开合等,分为五个纲,列表如下:

比较项目 海星纲 蛇尾纲 海胆纲 海参纲 海百合纲

第5页 共14页

五星形 体形 棘 腕 体盘 步带沟 管足 呼吸 生殖 体表具棘刺、棘钳 数量为5或5的倍数 与腕无明显分界 有 2-4列,具吸盘 皮腮、管足 雌雄异体,一般生殖腺5对 羽腕幼虫→短腕幼虫 五星形,体盘小,腕细长 无 具5腕(少数为4或6腕) 与腕分界明显 无 2列,退化,不具吸盘 管足 多数雌雄异体,生殖腺在体盘内间步带区 蛇尾幼虫 球形,半球形也有心形或盘状 具能活动的棘、大棘 无 无 无 管足具吸盘或不具吸盘 5对簇状鳃 雌雄异体,生殖腺2-5对 海胆幼虫 圆筒开(有前后左右之分) 无 无 无 无 管足退化为肉刺 呼吸树(水肺) 雌雄异体,生殖腺只有一个 短腕幼虫→桶状幼虫→五触手幼虫 口周围有10-30条触手 刺参、梅花参、海棒槌 有柄,海百合颇似植物 无 具分枝的腕 无 有,内有触手 管足退化为简单小突起 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生殖羽内 桶状幼虫 幼虫 其他 海盘车、海燕、常见种类 砂海星、太阳海星 十、 寄生虫概况 (一) 有关概念:

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分中间寄主和终寄主 (二)主要寄生虫比较 分类 名称 终末寄主 中间寄主 感染途径 疾病 鞭毛纲 杜氏利什曼原虫 人(肝、脾) 白蛉 白蛉 黑热病 同上 锥虫 人(脑脊液) 采采蝇 采采蝇 昏睡病 孢子纲 疟原虫 人(红细胞) 按蚊 按蚊 疟疾 绦虫纲 猪带绦虫 人(小肠) 猪、人(自体感误食囊尾蚴的绦虫病 染) 猪肉 同上 牛带绦虫 人(小肠) 牛、羊(人) 误食含囊尾蚴绦虫病 的牛羊肉 同上 细粒棘球绦虫 狗、狼、狐 牛、羊、人(肝) 棘球蚴 线虫纲 蛔虫 人小肠 无 带感染性虫卵蛔虫病 的食物 同上 蛲虫 人小肠 无 带感染性虫卵蛲虫病 的食物 同上 钩虫 人十二指肠 无 丝状蚴(经皮肤 感染) 同上 丝虫 人淋巴系统 按蚊、库蚊 感染性蚴 淋巴管炎、乳糜尿、象皮肿 十一、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 (一)体制:

不对称:原生动物、某些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 球辐对称:太阳虫、放射虫 辐射对称:毛壶、水螅、水母等 两辐射对称:海葵、栉水母等 两侧对称: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腹足纲多为次生性不对称,棘皮动物多为次生性辐射对称

(二)胚层: 无胚层:原生动物

两胚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

肛门退化,腕骨具复杂的咀嚼发达0 器 真蛇尾、刺蛇尾 马粪海胆、刻肋海胆、紫海胆 无筛板,口面向上,有排脏现象 海百合、海羊齿 第6页 共14页

三胚层: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

(三)分节:

不分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假分节:涡虫、绦虫等扁形动物; 真分节:同律分节:环节动物

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且分部 (四)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质膜(变形虫)、表膜(草履虫、绿眼虫)、角质或石灰质壳(表壳虫、有孔虫); 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角质或石灰质骨骼;

扁形动物:自由生活各类具纤毛,寄生种类具有角质层(现称皮层)。 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质,且加厚,无纤毛,有蜕皮现象; 环节动物:具角质膜和刚毛;

软体动物:具贝壳,有的退化成内壳; 棘皮动物:具内骨骼,并突出成棘。 (五)肌肉与运动:

门 类 肌 肉 运动胞器或器官 原生动物 无肌纤维 伪足、鞭毛、纤毛 多孔动物 类肌细胞 无运动器官(固着生活) 腔肠动物 皮肌细胞(具肌纤维) 触手、口腕 扁形动物 皮肌囊,具平滑肌 纤毛(涡虫纲) 线形动物 皮肌囊,只有纵肌 纤毛(轮虫、腹毛类) 环节动物 皮肌囊发达,有纵肌、环肌 疣足、刚毛 软体动物 肌肉发达 腹足、掘足、斧足、腕足 节肢动物 横纹肌组成的肌束(栉蚕除外) 节肢、多数昆虫有翅 棘皮动物 肌层不发达,均为平滑肌 腕、管足、棘 (六)体腔:

无体腔: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原体腔(又称假体腔、初生体腔):线形动物; 真体腔(又称裂体腔、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

混合体腔: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特点是原体腔与次生体腔并存,而次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

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

(七)消化:

无消化器官:原生动物、多孔动物; 有口的肠腔:腔肠动物;

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

消化道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其特点是直管,以化学消化为主;

消化系统: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不仅有更强的化学消化,还出现了物理消化。

(八)呼吸:

从原生动物到线形动物:体表呼吸;

环节动物:体表呼吸,疣足、鳃(尾鳃蚓); 软体动物:鳃、外套膜(水生)、肺囊(陆生); 棘皮动物:管足、皮鳃、呼吸树。 (九)排泄:

体表排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原肾管排泄:扁形动物(有焰细胞)、线形动物(无焰细胞); 后肾管排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为由后肾管发育成的肾脏)。 马氏管:节肢动物(位于中后肠交界处)。 (十)循环:

无循环系统:原生动物到线形动物;蛭纲; 闭管式循环:环节动物(蛭纲除外)、头足类; 开管(放)式循环;软体动物(头足类除外),节肢动物。 (十一)神经:

无神经结构:原生动物、多孔动物; 弥散型神经网:腔肠动物;

梯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低等软体动物(多板纲); 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十二)生殖:

第7页 共14页

1.生殖系统;

无生殖器官:原生动物、多孔动物; 出现生殖腺,无生殖导管:腔肠动物;

有生殖腺和生殖导管: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有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性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有生殖腺、生殖导管、附性腺和外生殖器:节肢动物。 2. 方式:

二分裂 :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

无性生殖 复分裂 :裂体生殖:如孢子虫;孢子生殖:如孢子虫 出芽生殖:如夜光虫、海绵动物、水螅

接合生殖;如草履虫

同配生殖:如衣滴虫、盘藻 配子生殖 异配生殖:如空球藻

有性生殖 卵式生殖:大多数无脊椎动物

孤雌生殖:如轮虫、水蚤、蚜虫 幼体生殖:如吸虫、瘿蚊、摇蚊

多胚生殖:如某些寄生蜂

(十三)个体发育

1.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1)受精与受精卵:受精分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受精卵分端黄卵、均黄卵、中黄卵。 (2)卵裂:

辐射式卵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

完全卵裂 螺旋式卵裂: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卵裂类型 盘裂:头足动物和蛛形纲蝎目 不完全卵裂

表裂;蛛形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3)囊胚期;内有囊胚腔。

(4)原肠胚;具有内、外胚层和原肠腔,其开口为原口;

移入法:水螅和某些水母(小舌水母)、低等甲壳类;

原肠胚形 分层法:某些水母;

成的方式 内陷法;棘皮动物及某些环节、软体动物

外包法:涡虫、轮虫、环节、软体和某些切肢动物 (5)中胚层和真体腔的形成:

中胚层及真体 端细胞法:环节、软体、节肢等原口动物

腔的形成方式 体腔囊法: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后口动物

(6)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分化成:上皮、皮肤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感觉器官,消化道的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肌肉、结缔组织、骨骼、生殖系统及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大部分上皮、消化腺和呼吸器官等。 2. 发育:从幼体发育成成体。

无脊椎动物间接发育重要的幼虫:

多孔动物――两囊幼虫 腔肠动物――浮浪幼虫 扁形动物――牟勒氏幼虫 纽形动物――帽状幼虫 节肢动物――无节幼虫、全变态昆虫幼虫 棘皮动物――羽腕幼虫、短腕幼虫 半索动物――柱头虫。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第8页 共14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前翅 弹尾目 缨尾目 蜻蜒目 螳螂目 直翅目 等翅目 革翅目 虱目 丝状 丝状 刚毛状 丝状 丝状 念珠状 丝状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咀嚼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刺吸式 咀嚼式 虹吸式 咀嚼式 鞘翅 后翅 无翅 无翅 膜质,前后翅相似 革质 革质 膜质 膜质 腹部不超过六节,第跳虫 四节有跳器 体有鳞片,尾须第,无 衣鱼、石 常有中尾丝 半变态 眼大,腹部长 蜻蜒、豆娘 头三角形,前足适于渐变态 螳螂 捕攫 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蝗虫、蟋渐变态 足适于开掘 蟀、蝼蛄 无 渐变态 渐变态 无 翅易脱落,眼退化 体未端有尾钳 白蚁 蠼螋 人虱 蝽蟓、臭虫 蚜虫、蝉 草蛉 稻螟虫、家蚕、菜粉蝶 金龟子、天牛、龙虱 蜜蜂、胡蜂、蚂蚁 蚊、蝇 跳蚤 有或无,有翅则2翅相同,膜质 膜质,扇鞘翅,短 形 无翅 半鞘翅 膜质 膜质,有时只1对或无 膜 质,膜脉网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