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21:50

第二章 数码相机拍摄技术

2.1拍摄取景

数码相机的取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液晶显示屏(LCD),另一种是通过目镜取景器。取景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一幅完美的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衬托。主要景物和衬托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

在文物拍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对文物本身的取景,首先要对被拍摄文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确定它的主体面。确定拍摄角度。文物中器形比较复杂,有口沿、流、耳、足的器物比较多,拍摄时要注意相机高度的调节,掌握好文物的拍摄角度。要注意文物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大小,拍文物照片不但要选取最合适的背景,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和谐。画面左右均衡,并留出天地。要注意:文物藏品拍摄要真实的反应文物原貌,不能使文物变形,不能使拍摄出的画面增大或缩小原器物的真实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当文物拍摄时除文物主体面必须拍摄外,一定要加拍文物的其它面,立体藏品(除拍摄主题面外,加拍顶部、底部、局部纹饰特写、造型特写、立面360度、有冲口或残损处加拍特写、款识)等,视文物具体情况而定。平面藏品(除拍摄主体面外,加拍局部纹饰、款识)等,视文物具体情况而定。

立体文物取景需注意事项:

拍摄双耳器物时,一定要把双耳全部展示出来(见图1);

图1 双耳器物的拍摄取景

拍摄三足器物时,器物三个足一定要全部露出来不能有遮挡(见图2)

图2 三足器物的拍摄取景

器物有较复杂构造时,尽量要将其构造表达清楚,(见图3)为了将葫芦与盖和链子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用钓鱼线将盖吊起

图3黄杨木镂雕带链葫芦

平面文物取景需注意事项:

相机的拍摄平面与被摄物要平行,拍摄出的平面文物要水平垂直,画的旁边放上色标(见图3)。

图3 平面文物的拍摄取景

2.2拍摄背景

背景是被摄主体的衬托,是为了强调突出主体、丰富作品内涵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选择不当会使拍摄作品功亏一篑。可供文物摄影选用的背景材料主要有布质、纸质等。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物,只要是用摄影艺术来表现,就必须尊重和严守摄影艺术的规律和法则。文物摄影作品一般要求古朴、庄重、典雅,背景应以中性色调为宜。经过考查和分析可供现代文物摄影选用的背景基本上应该是黑、白、灰三种色调,即使有所变化也是在这三个主色调之中,这已逐渐受到文物摄影工作者的关注。黑色背景可集中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主体形态格外鲜明突出,引人注目;白色的背景给人简洁、纯洁的视觉印象,使作品清秀明净、细腻淡雅,别有情趣;灰色的背景介于黑、白两者之间,它的应用是在淡雅中追求韵味,在洗练中追求朴实,实现淡雅而不苍白的视觉效果。

背景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在文物摄影中细心地选择,就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再现。

在二维影像采集时建议采用深浅不同的灰色背景拍摄不同色泽的藏品。

2.3拍摄用光

用光是文物摄影的灵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人造光源,即灯光。因为对于拍摄文物,灯光在刻画造型、表现质地方面比自然光有太多的优势。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需用到自然光时,要确定摆放你的拍摄台的位置,观察自然光线的方向与角度,例如使用阳光来为被摄物造型时,用柔光布或者柔光纸过滤一下阳光,使你能够得到柔和的光线,并且可以利用反光板制造另外一个光源。

文物摄影大多在室内利用灯光来完成的。所以,根据光的不同投射方向和角度、性质、用途,可将光分为:平光、测光、逆光;直射光(强光)、散射光(柔光);主光、副光、背景光、装饰光等。

平光。也称顺光,其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摄轴平行。平光应用,所摄物体没有明显反差,缺乏立体感,多用于平面文物或大面积布光。

侧光。它是从照相机的左侧或右侧30-60 处投向被摄体,其高度约45-60 左右。侧光照明,所摄文物体明暗对比、立体效果强烈。

逆光。也称轮廓光,其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相对、从被摄物体背后射来的光。投射角度约为120-240 ,高度以照射不到镜头为宜。轮廓光的应用,物体

形态突出,主体与背景分割,增加空间深度感。

直射光。其特点是亮度高、方向性强,可造成明显投影。在实践中,应根据文物不同的形态、质地、色彩和不同的艺术造型气氛,而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向、角度和高度。

散射光。照度弱、没有方向性,可柔化投影,对物体造成较小反差。由于照度低,实际工作中会有曝光上的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技术上提供保证,在散光照明下,也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文物摄影作品。

主光。也称塑型光,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能突出表现被摄物体的外形特征和质地。主光大多采用侧、逆光照明。是文物摄影中最常用的用光之一。

副光。也成补光,用来补助主光照射不到较暗的部分,调整光比和反差。但副光的亮度不得超过主光的亮度,以避免影响或破坏摄影画面的造型效果。

背景光。它是调整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以突出主体,打破沉闷,活跃画面的一种环境光。如果背景光运用得当,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背景上杂乱灯光投影,同时能更好地渲染、烘托、美化主体,使主体更具有视觉吸引力。

装饰光。是用来弥补画面上,被摄物体光照不足或要突出某一局部,借以调整照明水平、美化画面的特殊光效。它可以是一盏灯、一个小镜子、一块布或一个很小的反光体。由于这种光方向变化大,照明范围小,它在文物摄影造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拍摄文物用光时首先要观察文物的形态、质地和颜色。 (1)形态。

要求控制用光来表达文物的多样形态。对于立体文物通常用侧光、逆光照明,以勾勒出文物外沿的轮廓线,达到强烈的立体形态效果。 (2)质地:

是指各种文物的质地和表面结构。这种质地和表面结构对人的视觉、触觉进行冲击,所产生的感受不同。文物的质感,是由文物对光线反射程度的不同来决定的。在文物摄影时如何正确表达质地,应根据文物体对光的反射状况,把文物体分为透明体和半透明体、吸光体和半吸光体、反光体和半反光体三大类。运用合理布光技巧,真实地反映文物的质感。

1)对于透明体和半透明体的文物(如玻璃器皿、玉器等)一般应采用柔和的投射光或侧、逆光照明,背景光可暗些,使这些物体晶莹剔透、轮廓分明,线条清晰可见。

搜索更多关于: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拍摄规范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数码相机拍摄技术 2.1拍摄取景 数码相机的取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液晶显示屏(LCD),另一种是通过目镜取景器。取景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一幅完美的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衬托。主要景物和衬托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 在文物拍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对文物本身的取景,首先要对被拍摄文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确定它的主体面。确定拍摄角度。文物中器形比较复杂,有口沿、流、耳、足的器物比较多,拍摄时要注意相机高度的调节,掌握好文物的拍摄角度。要注意文物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大小,拍文物照片不但要选取最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