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教师版)

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教师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21:45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主备:朱丽萍 审核:高二语文组 包科:周宽邦 2017-9-25

季氏将伐颛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其他文言现象,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能借助书下注释学习文言文,并按要求背诵全文。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掌握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3.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及反对战争、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3

三、自学指导(知识链接)

1. 关于孔子(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回顾论语六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历时14年而终不见用,于前484年68岁回到鲁国。回乡后孔子专修《春秋》之外还整理了《诗》、《书》、《礼》、《易》、《乐》,即通常所说的“六经”。此外,孔子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有名的有曾点、颜回、子贡、子路、冉有。(补充:他曾经做过季氏家的史官,了解季氏的本性) 2. 关于论语

《论语》全书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是语录体。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宋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当代,不仅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成立了孔子研究机构。20世纪80年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论语对后人影响是多么巨大。 3.背景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4.解题

关键词语是: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第 1 页 共 7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主备:朱丽萍 审核:高二语文组 包科:周宽邦 2017-9-25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注音 颛臾 zhuānyú 冉有rǎn 虎兕 sì 社稷.....jì

近于费 fèi 出于柙 xiá 则将焉用彼相矣xiàng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用在句末表推测。) ②谁之过与 (?与?通?欤?,表反问。) 3.找出词类活用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名作动,痛恨)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文言词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曰:不说。辞:托辞。) ...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服:顺服。修:讲究、完善。以:连词,可译为?来?、...?而?。)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不稳。扶持。焉: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以:介词,可译为?凭?、、?根据?。) .⑤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事:战事) .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⑦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使归顺。安:使……安居。) ..⑧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陈列,施展。就列:接受职位。) ...⑨萧墙之内也。(古代宫廷内的屏风,又叫照壁。这里借指宫廷。) ..5.古今异义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诸侯的封地,今,国家。家—古,大夫的封地,今,家庭。译:有封地的诸侯和有采邑的大夫)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6.句式积累

①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国家的臣) ②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介宾结构后置) ⑤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句)

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省略句——以(之)为)

第 2 页 共 7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主备:朱丽萍 审核:高二语文组 包科:周宽邦 2017-9-25

7、一词多义 ①是

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②.疾

例句 出处 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 妒忌 ③.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愚公移山》 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是、仅仅 ④.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看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见解、见识 ⑤.过

例句 出处 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超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责备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责备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 拜访、访问 8.重点句子翻译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第 3 页 共 7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主备:朱丽萍 审核:高二语文组 包科:周宽邦 2017-9-25

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能施展其才能则担任职务,不能这样做就不担任职务。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盲人遇到危险,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为患,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⑤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文:大概是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好共处则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⑥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做到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教(礼乐)和德政(仁义之政)使他们来归附;既然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生活安定。

第二课时

一、课文讨论 1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①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②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不当伐

2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明确:①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②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①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

第 4 页 共 7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教师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主备:朱丽萍 审核:高二语文组 包科:周宽邦 2017-9-25 季氏将伐颛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其他文言现象,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能借助书下注释学习文言文,并按要求背诵全文。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掌握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3.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及反对战争、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3 三、自学指导(知识链接) 1. 关于孔子(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回顾论语六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