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应对强势美元 调整资产配置

应对强势美元 调整资产配置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9:10

四、1995年~2001年。强势美元回归,东南亚俄罗斯遭掠与美国“新经济”冰火两重天。

要点:恰逢其时的强势美元政策以及美国“新经济”吸纳全世界资金回流美国,带来了美国股市繁荣和经济增长奇迹,同时其溢出效应摧毁东南亚、俄罗斯、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后者遭遇货币和经济双重危机,美元汇率与美国经济再次“东方不败”。

1995年美元汇率陷入历史最低谷。1995年4月18日,由于美日贸易谈判破裂,引发美元投机性卖盘,美元对日元汇率击穿80的心理底线,一度达到79.75。此时,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岌岌可危,日元、德国马克趁机大肆侵蚀美元的地盘。各国都在谈论国际货币多元化,日元、马克成为抢手货,用日元、马克借贷投资成为时尚,美元和美元资产受到市场冷落。各国政府也加入抛售美元的行列,争相减持美元储备。1987-1995年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 未能超过60%,1990年更是降至50.1%,达到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低点。

就在全世界讨论美元何时崩溃的时候,美元汇率走出历史性拐点,由跌转升。1995年1月,鲁宾临危受命,成为克林顿政府第二任财长。华尔街的工作经历,使鲁宾将捍卫美元和美国金融霸权视为天职。“强势美元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鲁宾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句话,奠定了强势美元的基石。

里根执政时期的强势美元政策依托的是利率工具,而本轮美元牛市的依托则转为股市。1990年代,美国“新经济”不断升温,从1995年到2000年,不到5年时间,标准普尔指数升幅超3倍,纳斯达克指数升幅达6倍。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时,股民不到美国人口总数的2%;1989年,美国股民人数也就是10%多点;到1999年,50%的美国人成了股民,国民储蓄率下降到2%以下。股市上涨股民财富增加刺激个人消费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度过“黄金十年”。而美国股市长期持续攀升的背后支撑力,正是不断流入的国际资本。这才是抬高了美国股市及其资产价值,成为美国经济和股市异常繁荣的动力,在此过程中,美元需求不断放大,美元汇率持续走升。

恰逢其时的强势美元政策,带来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但其带来的溢出效应却使一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经济倒下,沦为强势美元祭坛上的牺牲品。

首先是东南亚。美元利率是决定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美元利率变动能够解释新兴市场上资本流动波动的1/2到2/3。随着美元不断走强,那些货币盯住美元的亚洲国家普遍遇到出口困难,实体经济滑坡。美联储在1997年“适时”地提高利率,加上美国股市繁荣导致对新兴市场的资金供给减少,从而出现国际流动性短缺。对美国利率和汇率波动周期的漠视,对盯住美元的偏好和不恰当的高利率政策,以及国际游资的集中阻击,最终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下表是东南亚主要国家1997~1998危机期间的货币贬值及经济衰退数据。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再次完胜,赚得盆满钵满后搜索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事后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随后,危机于1998年蔓延到俄罗斯,到8月13日,俄罗斯10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跌至年初水平的26%,跌幅74%,索罗斯当日在媒体公然敦促俄罗斯卢布贬值15%~25%,9月2日,卢布汇率失守,俄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贬值70%。

五、2001年~2010年。美元明强实弱,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下的泡沫大挪移。

要点:全球流动性过剩使泡沫从美国股市转移到美国楼市,进一步落脚中国。

强势美元政策再次带来贸易赤字问题,1998年美国贸易赤字达1643亿美元, 创下历史记录,1999年更是升至2713亿美元。随后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从2000年中到2001年中这段时间,美国经济GDP年增长率从5%降到了-1% ,投资年增长率从9%降到了-5%,达二战后降幅最快。为了阻止急剧下坠,从2001年1月开始,美联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一年内先后l1次降低短期利率,从6.5%降到了1.75%,并且在2002年l1月和2003年6月又总共降了0.75%。然而,在当时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大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没有投入实体经济,更多流入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与投机资金相伴从股市转移到楼市,在2000~2004年间,如果用不变价格计算(经由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后的价格),美国房屋住宅价格以6.3%的年均增速上涨(而在1990—1994年间其年均增长速度是-0.6%,在经济繁荣的1995~2000年,其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有2.7%),正是借助于房价破记录的上升和贷款成本的大幅下降,美国家庭得以扩大家庭消费支出,扮演他们在经济复苏中被赋予的角色,延续了美国经济的“繁荣”,直到2006房价见顶,随后遭遇众所周知的“次贷危机”,该危机后遗症一直延续至今。

美国学者罗伯特·布伦纳早在2005年就撰文指出,自197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生产能力长期过剩。我们看看该论文所示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周期的起点,恰恰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点,同时是国际货币进入浮动汇率阶段的起点、以及美元主导的全球性流动性过剩的起点。所以,美国房地产泡沫,完全延续了198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资产泡沫的迁移路线图:从日本到东南亚,从东南亚到美国,从美国股市美国楼市,而泡沫不断迁移前赴后继的背后,是国际投资资本的跨境流动的推动,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不是世界范围资产泡沫的终止,其后资产泡沫与国际游资行军的落脚点,显然就是—中国。

六、2011年~。直面美元走强与中国经济转型阵痛。

要点: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奇迹,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期阵痛,美元于2010年底开始走强,先行应对之道。

以2001年11月中国入世为标志,如果单纯从数量和GDP看,中国经济走过了“黄金十年”:中国GDP从2000年的1.08万亿美元到2010的预计超5万亿美元,增长近4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34万亿人民币到2010年预测达8万亿人民币,增长近5倍;中国外贸出口2009年一举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相应的中国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到今年三季度的2.6万亿美元,增长近15倍,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同时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

换个角度看看我们引以为豪的出口数据:2008年中国出口电动机及发电机37亿台、蓄电池28.6亿个、电话机7亿台、电扇4.9亿台、伞9.3亿把;出口洗衣粉25.6万吨,相当于全世界人均55克;出口皮鞋布鞋运动鞋25亿双,竟然超过全世界人均一双的供给!很明显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基本依赖低成本优势,但这样的产业在过去十年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国内劳动力价格升高,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将无法竞争过其他新兴国家产品,如果届时大量企业停产甚至倒闭,而国内其他新兴产业及垄断国企无法吸纳相应的失业人口,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将面临巨大挑战。

再看看我们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全球每年消耗约110亿吨标准煤,其中中国消耗36亿吨,约占全球33%;中国年产钢材5亿吨而产钢大国日本和美国分别年产分别为五千万吨和六千万吨;全球开采的铁矿石,大概有 85%被中国消耗;化肥全球年产量1.65亿吨,中国居然每年消耗六千多万吨,超过全球总消耗的36%,也就是说,中国以全球约7%的耕地,却消耗掉全球35%的化肥,我们的土地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粮食安全问题严峻。总得来看,当今中国是以20%的地球人口,耗用了全球30%的资源,仅仅提供了全球10%的商品和服务,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低,可持续性差。

如果罗伯特·布伦纳的观点成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中国经济的十年成就,很大程度拜欧美过剩产能(当然大部分为“落后”产能)全面东移所赐,美国移出制造业产能,保护了资源、环境,解放资源与资金发展新兴产业;而我们消耗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资金全面接盘欧美制造业产能转化为今天的GDP但可能成为明天甚至子孙后代的负担。

美国2006年楼市见顶随后次贷危机爆发,我们恰恰是2006年实体经济遭遇产能过剩致使境内外超量货币全面涌入资产市场,中国2007年股市6000点上方高位泡沫破灭,更加剧了楼市资金的堆积和房价泡沫的升腾。我国2005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为20.62万亿,2007年12月末达40.34万亿,2009年12月末达60.6万亿,2010年9月末达69.64万亿,M2超越GDP两倍以上增长,2010年之前如此巨量超发货币没有引起通胀,完全是因为房地产这个超级蓄水池的作用,我们把2005到2009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减去GDP的增长率,竟然和同期房价的增长十分接近。但到了2010年,已无法被房地产市场容纳的超发货币,蜂拥农产品市场,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通胀压力。

中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不收紧货币政策,极易导致日本1990年代式覆灭(广场协议后,并非仅是日元升值,德国马克升值101.27%,法国法郎升值100.55%,英镑升值66.98%,而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等同样大幅升值,但只有日本遭遇覆灭,重要原因是日本长期的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对比日本1989年存款利率不到2%,而德国达5.5%;1987年及之后的几年当中,日本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两位数,而德国M2始终维持在个位数增长)。如果收紧货币,担心经济增长狱卒。从中央政府传递的信息看,2011年货币收紧(官方语“稳

健”)已无悬念。

2010年11月4日,注定将留下历史的痕迹:当天美联储公布总量达6000亿美元的QE2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指数创75.63的年内新低,但次日即走出单日反转,至11月底收盘已站上81.00上方,涨幅超过7%。华尔街资本再次使出唱空做多之惯用手段。看看美国财政部10月29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持有开曼群岛证券高达3730亿美元,远超持有中国大陆地区证券的1020亿美元;11月17日美联储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在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期接受“压力测试”的19家大银行,在明年初之前再次接受压力测试。很明显,美国已经在为2011年很可能到来的全球二次衰退做准备。

美元指数已经在2008年接近40年长期支撑线70.50附近触底,至今用两年时间走出了大三重底形态,在欧债危机潘多拉之盒渐次打开、中国经济转型增长放缓、美国经济甩掉包袱扎实复苏的情况下,美元很可能迎来3年以上的上升周期。可以确定的是,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中国经济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资产泡沫破灭可能性极大,甚至人民币汇率也可能面临冲击,只不过不再是升值压力,而是贬值威胁。在新的经济周期来临之际,降低不动产比重、提高资产流动性、增加美元资产比例,将是更加安全的选择。

搜索更多关于: 应对强势美元 调整资产配置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四、1995年~2001年。强势美元回归,东南亚俄罗斯遭掠与美国“新经济”冰火两重天。 要点:恰逢其时的强势美元政策以及美国“新经济”吸纳全世界资金回流美国,带来了美国股市繁荣和经济增长奇迹,同时其溢出效应摧毁东南亚、俄罗斯、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后者遭遇货币和经济双重危机,美元汇率与美国经济再次“东方不败”。 1995年美元汇率陷入历史最低谷。1995年4月18日,由于美日贸易谈判破裂,引发美元投机性卖盘,美元对日元汇率击穿80的心理底线,一度达到79.75。此时,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岌岌可危,日元、德国马克趁机大肆侵蚀美元的地盘。各国都在谈论国际货币多元化,日元、马克成为抢手货,用日元、马克借贷投资成为时尚,美元和美元资产受到市场冷落。各国政府也加入抛售美元的行列,争相减持美元储备。1987-1995年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 未能超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