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序列的产生和性能分析
近徘徊;
(5) 输出的M序列与延迟2n(n为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级数)个码元的M序列异或运算后得到全“0”序列,经过双极性变换后得到全“1”序列。全“1”序列在积分2n个码元周期后得到-2n。试验证明,延迟0、2n或者-2n的整数倍结果是一样的,这是M序列的周期造成的。
30
参考文献
[1] 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4
[2] 肖国镇,梁传甲,王育民.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3] 仇佩亮,陈惠芳,谢磊.数字通信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胡远达.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简术.现代通信报, 2003,24(5):6~6
[5] 黄建忠,李超,项攀攀.一类基于M序列的非线性序列生成器.国防科技大学
学报.2003,25(5):5~6
[6] 林可祥,汪一飞.伪随机码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7] 吴先用,邹学玉.一种M序列伪码发生器的产生方法.测控技术报,
2003,22(9):41~47
[8] 徐杨斌.M序列生成结构分析.测绘学院学报,2002,19(1):3~4
[9] 徐强,宋依青.M序列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
18(1):17~21
[10] 查光明 ,潘孟菡. M 序列优选对的计算机实现及平衡戈尔德码组.成都电
讯工程学报 ,1985,15(9):34~44
[11] 闫保中,何联俊,洪艳.M序列优选对及平衡 Gold序列的产生与搜索.应用
科技学报,2003,30(11):55~61
[12] 朱学龙.应用信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3] 罗新民,张传生,薛少丽.现代通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王育民,刘建伟.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1999
[15] 张涛. 双通道伪随机信号发生器的研究.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7,
11(2):11~15
[16] 宫剑,毕红军,贾怀义.Kasama扩频序列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1,13(4):103~106
[17] 李建东,杨家玮.个人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31
[18]高鸿勋.求全部n级M序列及其反馈函数的一个方法与证明.应用数学学
报,1979,4(2):26~28
[19]梅志红,杨万铨.MATLAB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0] Stueber G L, 裴昌幸等译. 移动通信原理.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2
致 谢
经过3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她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然后还要感谢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3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