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说促读 长文短教
以说促读 长文短教──《将相和》教学体会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说促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所谓的以说促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
一、说人物
让学生说说本文的两过人物。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文中“将”和“相”各是什么样的人物?你是根据什么说的?
2、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在渑池会见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让秦王击缶的?
3、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
4、你喜欢谁?为什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具体分析了人物性格,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故事
让学生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讲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三个故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不但
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很多,结合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课文内容作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先分清每个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再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认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说感受
主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和廉颇勇于改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好思想,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四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
长文短教的短与长──《将相和》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较长篇幅的课文,然而,由于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需要长文短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课文《将相和》就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长文短教的问题。
【教学内容】
截取的文字要短,发挥的效应要长。
将蕴涵事情意义的文字或人物关键细节要作为教学重点。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或记事(包括场面描写),或写人。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性细节,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点。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教师的指导要短,学生的实践要长。
一、教师的指导要短
问题要集中。要切实做到长文短教,首先问题要集中。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二、学生的实践要长
1、初读感知,读书时间要长:
课文的初读,留给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课文读一遍。使学生能比较充分的感知课文。
2、点上深入,思考交流时间要长:
在寻找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时,我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书、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才是班上的反馈、指导。教学效果还不错。
长文短教,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新课程语文,长课文多而课时总量少,长文短教显得尤为迫切。
总之,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