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0-11郑州一测分析

10-11郑州一测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5:24:49

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平均分2.78分——未除零,得分率55.6%。 [评分细则] 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补充:①首联:触景生情,愁绪如茫茫海天;②颔联:看到美好的事物“芙蓉”“薜荔”受到侵害而生愁;③颈联:写岭树遮目,江流似愁肠,写出作者被贬荒蛮之地、仕途失意之愁;④尾联:写自己与朋友被贬荒蛮之地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或答:①触景生情而愁,分析首联;②为美好事物受到侵害而愁,分析颔联;③为被贬荒蛮而愁,分析颈联;④为不能与朋友见面,被共被贬荒蛮而愁,分析尾联。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以上即可给5分。 [答题情况](郑州外国语中学梁焕敏老师) 存在问题:

①答案点不全。学生只答其一,以一代篇。

②泛泛而谈不结合诗句。只笼统说愁绪,不结合全诗。如只谈苍茫之景使作者生愁,或只说音讯断绝是作者愁闷。

③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扣“愁”来答,而把全诗表现出的情感一一答上,或以答技巧、手法来替代愁绪内容。如全诗表现了报国无门的苦闷或被贬之后的惆怅,或答全诗借景抒情(象征),以诗意、手法(与第9题重)代替对愁的分析。

例:从诗人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时起,“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从这两句表现出来。旧势力强压他们革新派,使他感到力不从心,有心助国却无力释放的愁思。2分

例:作者因友人的离去而愁。诗中表达了他们相同的遭遇和真挚的友谊和与友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见的痛苦情怀。2分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2.95分——未除零,得分率49.2%。

[评分细则] 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

“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补充:“写景角度”答“听觉、视觉”“虚实结合”也可。

“手法”答“对偶”且分析合理可给2分,答“颈联夸张”且分析合理可给2分。

[答题情况](郑州31中狄俊杰老师) 存在问题:

①学生不会针对问题分条作答,把所有能想到的都罗列出来,在字迹不工整的情况下,阅卷老师容易漏掉得分点。

②对表现手法的概念掌握得不明确。例如写“比拟”的较多。 ③有一些学生不知道颔联、颈联,以致答错。

④第一问答得不全面,动、静角度或远、近角度只能答出一种。 例:颔联是从侧面描写,而颈联是从正面直接描写。用了比喻的手法,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的愁苦之情。——角度分析错误,不得分;手法1分;写出了情感,没有对诗句的具体分析,不得分。共得1分。

例:这首诗的颔联主要写近景和动景,而颈联主要写远景和近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远近结合,写惊风吹动了芙蓉水,密雨侵入薜荔墙,又写岭树遮目,江流曲似肠,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使诗句更具层次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深深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内心无限的愁思和无奈。——这个答案就非常完整。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两种,得3分;艺术手法写出了两种,避免了漏答、错答;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实际上也是加入自己的理解翻译诗句,最后是情感,得3分。共得6分。 备考建议:

①认真审题,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发条作答。

②表现手法对学生讲解清楚,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抠细、抠死。 ③提醒学生必须做到三注意:标题、作者、注释。尤其是注释。 [复习建议]

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题2007年 宋诗《小斋即事句意 2008年 宋诗《题李世南画考查点 2009年 意境 乐府诗《雨雪2010年 意境、词语 号 型 8 主 意象、宋词《鹧鸪意境 天?代人赋》(刘一9 主 止) 意象、情感 扇》(蔡肇) 情感、技巧 (辛弃疾) 技巧、感情、主题 曲》(南朝陈?江总) 技巧、感情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平均分3.97——未除零,得分率66.2%。

[评分细则](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答题情况](郑州五中李艳慧老师) 容易出错的地方: (1)始—使,琵—瑟 (2)攻—功

(3)染,濯—翟,涟—莲 反映出来的问题:

(1)只盲目去记,而不理解诗文内容而写错别字,出现每道题都做了,最后是0分。

(2)字写得不规范,导致难以辨认,出现错误。

(3)给出前面的,填写后面的内容的题做得较好;给出后面的填写前面的的内容的题错得较多。 [复习建议]

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题2007年 考查点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号 型 《庄子??逍遥游》 10 主 《蜀道难》(李白) 《诗经??氓》 《锦瑟》(李商隐) 《出师表》(诸葛亮) 《劝学》(荀子) 《陋室铭》(刘禹锡) 《马说》(韩愈) 《虞美人》(李煜) 《游山西村》(陆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泊秦淮》(杜牧)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醉翁亭记》(欧阳修)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平均分13.59——未除零,得分率54.36%)

1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3.37——未除零,得分率67.4%。

[评分细则]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错;B项“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只是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才真实可信”;E项对文章“基调”的理解有误。)

11.(2)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平均分4.11——未除零,得分率68.5%。

[评分细则] ①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被冻病,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房间。②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恐惧死亡:男孩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脚的眼睛、对听故事漠然,以及对吃药表示怀疑都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坚强、勇敢: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没事”;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③天真而又脆弱。“天真”表现在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脆弱”表现在男孩得知自己不会死亡、精神松弛下来后“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补充:①善良、体谅他人。只需写出一个词即可,也可用“关爱父母”“懂事”“体贴”来代替。②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可以分成两点:恐惧死亡或坚强面对。③天真而又脆弱。可以分成两点:天真或又脆弱。每一点只需提供一个以上的例子即可。

只概括无事例最多给3分。 [答题情况]

例:①他是一个懂事、关心他人的小男孩。从他在父母未起床时替父母关窗户可以看出;②他很善良。体现在“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你不必呆在这里”、“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③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镇定且坚强。他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因此“脸色苍白,眼睛直盯着前方”。但他又是坚强的,因为在面对死亡时他并没有大哭大闹,而是平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④他又是一个无知可爱的小男孩。6分

搜索更多关于: 10-11郑州一测分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平均分2.78分——未除零,得分率55.6%。 [评分细则] 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