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
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很多,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7.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雕刻火药一把刀——记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弹武器装备的“心脏”,发动机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而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则更令人生畏”,他介绍说,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1987年,我不到19岁,从技校毕业后,在母亲的建议下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装药整形车间工作,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还是把我看呆了,没有想到会这么危险。”徐立平回忆道。
这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