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稻盛和夫管理精进 - 图文
管理知行苑稻盛和夫专刊
同时具备两种互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并能使其正常发挥作用的能力。’这也就是说,同时让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合而为一,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的智慧,才是称得上超人的智慧。具备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然而,身为领导人,不应该任这样的矛盾自由发展,而应该具有视不同情况而取不同的正确策略的能力。”
稻盛眼中的企业家道德
以下是企业文化的研究专家郭本善先生《企业家修养: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灵魂》中对稻盛先生经营哲学的概括。稻盛理念中的企业家道德价值要有七种品质:
1、要感恩。企业家所获得一切成就都是社会赐予的,你应当从内心里感谢社会和他人给你的厚爱。
2、要仁爱。企业家要与员工要有“同心之情”,要“仁爱之情”,要“筑建一个互相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仁爱”可以消除隔膜,减少磨合成本,创造精神财富,是形成企业合力的不竭源泉。
3、要勤奋。一般而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企业家的勤奋,事关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毅力等品质优良的根本系质,是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如稻盛先生像艺术家那样“为工作而倾倒,迷恋上工作”“让自己所有热情和能量都能在工作中去完全燃烧”。
4、要慷慨。人的社会性要求在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为人与利己要有合于国家的集体的价值取向。正如稻盛先生所提倡的“利他经营”的企业哲学,他对“利他经营”的概念解释说:只有“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5、要正直。正直与诚实不可分,正直与坦荡相辅相成,正直是自信和力量的表现。企业家人格的魅力是由正直坦诚的人品折射出来的。稻盛先生所言:做事要正直,要光明磊落,要“坚韧不拔地去把它干到底,直到把它干成功。”
6、要慎独。自我控制,能够抵制本能的冲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是检验企业家是否有真正坚定、磊落的试金石。高级管理人员如没有慎独的品质,根本无法授之以权利,委之以重任。
7、要守信。诚实守信是修身之本,做人之本。守信是对企业家考核的重要条件。稻盛先生的“以心为本”,要企业家与企业、社会要成为相互信任的同志共同体”,“大家都在为共同体而工作”。
13
管理知行苑稻盛和夫专刊
稻盛中国行
人为什么活着?
人存在与生存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是不断提升心智的过程,如何建立起人生和心灵的道场? 什么是幸福?如何达到开悟的人生?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应湛庐文化盛邀于2009年6月初来华,开始他的“萧条期飞跃的大智慧”主题中国行。稻盛和夫先生在中国清华、北大分别进行了两场主
题讲演,与中国企业家对话共同探讨危机下如何有效应对,激荡经营的大智慧。
为此,我们精心整理了稻盛先生在清华和北大两天主题演讲的讲演稿,其中独特且深刻的经营哲学和人生睿智让与会人员感到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现将稻盛先生精彩的中国之行与您分享。
把萧条视为再发展的飞跃台
2009年6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演
京瓷名誉会长 稻盛和夫
14
管理知行苑稻盛和夫专刊
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和夫。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大学的专业是无机化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古都京都的一家绝缘部件制造公司,当一名技术员。后来在几位友人的支持下,于1959年,也就是在我27岁的时候,在京都创立了一家生产精密陶瓷的“京都陶瓷”公司。 另外,在日本还有一家同样也是由我创办的KDDI公司,京瓷是其第一大股东,KDDI从事长途电话和移动通信业务。KDDI公司在通信行业的新准入企业中位居首位,现在已成为日本国内第二大通信运营商。
我所参与经营的企业集团2009年3月期的合并销售额达到约4万6000亿日元,税前利润约5000亿日元。
在日本中小、中坚企业之中,有很多经营者想要学习我的经营思想。因此,从1983年起我就义务传授我的经营哲学,并以“盛和塾”这种经营塾的形式在全国展开。
“盛和塾”以日本国内为主,现在在全世界已经发展到60家,塾生超过了5500名。另外,在中国我也受到了邀请,在无锡开设了“盛和塾”。
世界经济自去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迅速恶化,而且已经殃及实体经济,出现了全球经济同时萧条的景况。本来预测景气已落入谷底,年内将开始复苏,但是继续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面临这样的经济萧条,我们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怎样执掌经营之舵呢?今天我准备结合我平时的思考和以往的实践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首先,有一点希望与大家取得共识,就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去突破困境。萧条越是严重,我们越是要咬紧牙关,坚忍不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决不悲观,必须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
接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实际上我经营的京瓷公司就是如此。京瓷今年迎来了创立50周年,而在这50年间京瓷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实现了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目标。但是回顾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过程,我们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萧条。
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机,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机,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济萧条。
每次面临萧条,作为经营者的我总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为克服萧条不懈努力,
15
管理知行苑稻盛和夫专刊
每一次闯过萧条期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从这些经验当中,我坚信“应当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 这样一个结论。
企业的发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长作比喻的话,克服萧条,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将萧条视作机会,重要的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质,高收益正是预防萧条的最佳策略。
为什么呢?因为高收益是一种“抵抗力”,使企业在萧条的形势中照样能站稳脚跟,就是说企业即使因萧条而减少了销售额,也不至于陷入亏损。同时,高收益又是一种“持久力”,高收益企业有多年积累的、丰厚的内部留存,即使萧条期很长,企业长期没有盈利,也依然承受得住。另外,此时可以下决心用多余的资金进行设备投资,因为萧条期购买设备比平时便宜许多。
像这样,在萧条到来之前,就应该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这才是经营。平时没能实现高收益,遭遇萧条,必须坚忍不拔,千方百计去克服萧条。但是,经营者本来应该思考的是萧条之前的准备工作。虽然萧条往往突如其来,但是作为应对萧条的预防策略,平日里有没有实现高收益经营,这是首先要提及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在公司内外总是强调“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
萧条出现,首先是客户的订单减少,对制造业来讲,就是没有活干,可卖的产品减少,由此销售额降低,比如本来卖100个的现在只能卖90个,利润当然会减少,但因为平时有10%的利润率,即使销售额下降10%,照样可以盈利,不!就是销售额下滑两成,企业仍然可以保证有一定的利润。只有当销售额下降30%、40%时,才可能出现赤字。因为利润率高意味着固定费低,销售额多少降一些,利润只是减少而已。如果企业利润率达到20%、30%,即使销售额降去一半,企业仍可盈利。就是说一个高收益的企业即使遭遇萧条,销售额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这意味着企业的基础非常稳固。
事实上,在京瓷50年历史中,我们虽经历过因萧条而销售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
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全世界,受其影响,世界性的萧条波及京瓷,1974年1月,京瓷的订单每月有27亿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降至不足3亿日元,可以说是骤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