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鄂教版六上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12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4、伟大的出征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 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 。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 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 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3、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4、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13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 14
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