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本质); 15)利润和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包括四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②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本质:(两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①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垄断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产生原因:1.生产集中的发展;2.竞争激烈,协商联合;3.自然垄断;
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5)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集团。 6)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剩余价值,垄断利润主要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的输出
商品资本的输出; 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表现在: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基础,2.跨国公司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生产过程是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劳动对资本成为实质上的隶属。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变化:
(1)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经营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服务型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 国家对经济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形态发生变化 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推动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作用,是推动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显示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现实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同时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③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内部矛盾决定的,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机器大工业
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st空想平均主义?19st批判的社会空想主义
局限性: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③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特点:彻底性?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 广泛性;前进性
形式:暴力和和平,暴力为主 发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⑤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大探索
巩固苏维埃政府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⑥苏联模式
1936年12月八大通过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⑧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
①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②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主要原因:1.革命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2.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③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