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自考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2:04:2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以上三部分,不可分割。 侠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学说。

广义:马,恩,列(继承和发展)+毛,邓,江,湖(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

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① 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唯物、唯心,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静止和发展等。

②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 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

a.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性实在性。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③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4、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和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①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辩证的联系: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区别。 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发性。 2、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普遍的,是一个过程。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分析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③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1、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过程也有新的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的质在量上的扩张。 2、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 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4、 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

⑤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①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左右 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关系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主体:人;客体:对象;中介:工具,手段,操作程序和方法。

定义: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时间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以上三部分,不可分割。 侠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学说。 广义:马,恩,列(继承和发展)+毛,邓,江,湖(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 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世界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