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电学练习卷
1、两个电阻元件A和B的两端电压与流过它们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电阻值较大的元件是 (填“A”或“B”);它的阻值是__________。若将A和B两电阻元件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的大小是 ,此时电路总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上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则R1∶R2为( ) A、1∶3 B、3∶1 C、1∶2 D、2∶1
3、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 lA”,R2标有“3Ω 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 )
A.9V 1A B.3.6V 0.6A C.9.6V lA D.3.6V 1.8a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5、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V的示数不变 B、 V1的示数变小
C、 V2的示数变小 D. A、A1的示数变小,且总是保持相等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电压表示数分别U1、U2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U1=U2 I1>I2 B.U1=U2 I1<I2 C.U1=U2 I1=I2 D.U1 1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电表的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该电路中出现 的故障可能是: A. 电阻R断路; B.电阻R短路; C.灯L断路; D.灯L短路.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变小,则下列判断中可能的是: A.电阻R 短路; B.电阻R 断路; C.灯L 短路; D.灯L 断路. 9、如图所示的电路,R1=30Ω,R2=10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求电源电压、通过R2的电流和干路中的电流。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2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W 1A”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1)电阻R1两端的电压。(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3)现设想用定值电阻R0来替换电阻R1,要求: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①现有阻值为16欧的定值电阻,若用它替换电阻R1,请判断:________满足题目要求(选填“能”或“不能”)。若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求出替换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范围;若不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说明理由。②满足题目要求的定值电阻R0的可能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8 V,且保持不变,R1=10 Ω ,R2=40 Ω .试问:(1)若开关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滑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此时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值为多大?(2)若开关S1、S2均闭合,当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 欧姆定律知识点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强调: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2.公式:式中单位: I→安(A); U→伏(V); R→欧(Ω)。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只是R的确定式,而不是决定式) 。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I1/I2=R2/R1 生活用电 知识点 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插座)。 2.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且开关接靠近火线那一端。3.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保险丝串联在干路火线上。 4.三孔插座与两孔插座的区别和连接方法: 三孔插座多的一孔与大地连接,三脚插头多的一脚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 5.电笔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手必须与笔尾金属体接触(氖管发光则为火线,氖管不发光则为零线) 6.低压电路中的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7.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I总=P总/U)。 8.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汇总 UU1、欧姆定律:I?(变形公式:U=IR R?即伏安法求电阻原理 ) IRP2、看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I?U3、串联电路:I=I1=I2 U=U1+U2 U2 看铭牌求电阻:R? P R=R1+R2(R=nR0) R?U112R2U 4、并联电路:I=I1+I2 U=U1=U2 (纯并联电路) 111???(R?R1R2)RR1R2R1?R2实验部分汇总 R?1Rn0 R?IRI122 1(一)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重点: 1.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技巧; 2.电流表的连接方法; 3.电流表的读数; 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二) 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重点: 1.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技巧; 2.电压表的连接方法; 3.电压表的读数; 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三)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实验结论不能倒过来说; 3.滑动变阻器的在两个实验中的不同作用: ①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②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保护电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四)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 实验器材,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变型题目:①“伏阻法”测电阻 其中RO的最大阻值已知 基本方法步骤:先把滑片(P)滑到a端,记下电压表的示 数(U);再把把滑片(P)滑到b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1);RO两端的电压为U2=U-U1,电路电流为I= (U-U1)/RO;则 RX = U1RO/(U-U1)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