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地税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

贵州地税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5:19

依托信息技术 加快发展步伐 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

——贵州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和实践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遵照总局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贵州地税立足贵州实际,把握税务管理现代化方向,把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全省地税系统的重点工作,在坚持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职能、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贵州地税收入中,采矿业和建筑业两项收入占第二产业的比重,2010年为62.98%、2011年为68.51%、2012年1月~7月为71.93%。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两项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010年为39.88%、2011年为41.56%、2012年1月~7月为46.79%,呈现税源单一化趋势。全省地税系统共有6320名正式职工,其中税收管理员2369名。全省共有正常管户491079户,其中企业117247户,个体工商户373832户,总体人均管户207户,个别地区人均管户达800多户。

为解决人手不足与提高征管质效的矛盾,贵州省地税局积极探索实践以“八化”为目标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一是部门职能实体化。省、市(州)、县、分局四级地税机关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工作,梳理和确定地税部门参与税源管理的事项。二是税源管理属地化。所有纳税人全部按属地原则划分到属地管理(原财政体制不变)。三是风险防控团队化。建立纳税服务团队、风险管理团队、事务管理团队和税务稽查团队4支专业化管理团队。四是管理层级扁平化。省、市(州)、县、分局四级共同参与纳税服务、税源管理工作,区分管理职责和应对层级,实现税源管理的分权制约。全面实行市(州)级一级稽查。五是操作流程标准化。重新调整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改造和规范业务流程。六是任务下达制度化。无任务不下户,没有制度规定的工作任务不下达,没有处理方法和步骤的工作任务不受理。七是资料传递电子化。统一规范业务电子表单、纸质资料影印系统和流转程序,避免纸质资料流转。八是基础平台信息化。建立起适应金税三期工程的税收征管综合核心业务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税企信息互换平台和第三方信息数据采集平台。

围绕“八化”目标,具体抓实以下工作: (一)科学调整机构。

对人员相对比较多的地区和单位,按纳税人行业、规模调整管理分局职能和管户,各分局按事项承担工作,实现征、评、管、查各机构,岗位、职责、标准、流程、纳税人的全覆盖,实现由过去的一人管户向团队管户转变。第一,设立风险监控机构。省、市(州)、县分别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控机构,扎口风险管理任务,负责风险分析识别、任务推送、应对结果评价等职能,统筹全局风险管理任务的发起工作,实行风险推送任务扎口管理的风险防控及监管。第二,设立纳税服务机构。将各市(州)所在地办税服务厅整合为同城通办的纳税服务厅,统一由市(州)局纳税服务科(处)统一协调管理。将各县级地税局的1个税务分局调整为纳税服务分局,全县的办税服务厅(室)、纳税服务股的业务和人员统一归并到纳税服务分局。将办理调查审批等事项的纳税人,依申请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依法将调查审批、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简易处罚等日常管理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的后台。第三,设立纳税评估机构。分别将省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的职能调整为省级重点企业的风险评估,各市(州)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各县级地税局将一个税务分局调整为纳税评估分局,重点负责风险应对。第四,设立税源管理机构。由各县级地税局根据税源结构和税务人员情况,自行确定税源管理分局,主要负责基础管理及中度风险应对,根据推送的任务发起相关事项,由普管制向风险管理转变,对中等风险税源管理分局采取案头评审等措施。第五,设立市(州)一级稽查。按照“风险排序、科学分类、集约检查”的工作思路,撤销县(区)局稽查局,上收县(区)局稽查执法权,实行案源统一管理、检查统一实施、审理统一组织、人员统一调配的市(州)级的一级税务稽查模式,将原有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稽查选案纳入风险管理体系,根据纳税人的税额和风险特征进行合理分类,由风险评估局统一发起稽查工作任务。

对人员相对较少的地区和单位,在市、州局建立风险监控机构,细化有关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岗位和职责。区、县级设立综合管理机构,实行综合人员机构设置,各地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行纳税评估与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征收管理与事务管理有机结合的机构设置。将纳税人分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大类,形成独立的管理团队,并将纳税评估、日常事务等有关职能,通过细分岗位职责,明确由不同的人员承担,并从税收管理员中分一部分出来,专门从事纳税评估。 (二)合理设置岗责。

对基层征收、管理序列的业务,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调整岗责体系,实行按事分岗管理。将原征管序列业务重新划分为征收服务、日

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明确其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税源管理两类业务。根据工作人员数量,采取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方式,灵活设置岗位、配备人员。 (三)分类分级管理税源。

将税源管理机构由现有的按照划片管户设立,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责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进行分解。对跨市(地、州)的大企业,在属地入库的原则下,由省局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实施风险应对,主要负责纳税评估、个性化纳税服务等复杂管理事项;对跨县(市、区)的大企业,由市(州)局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实施风险应对。对不跨县(市、区)的大企业,由属地税务机关负责各项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中小微企业,按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个体工商户,在地税机关依法核定税收定额的基础上,由银行代征;对部分偏远乡镇,在地税机关的监管下,委托当地乡镇代征。

(四)科学配比资源。

部分剥离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能,将其分别调整到市(州)、县级局纳税服务分局和评估分局。在市(州)局层面建立纳税服务科,领导全市(州)纳税服务机构。市(州)、县、分局三级地税机关共同从事税源管理,区分管理职责和应对层级。除局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外,原则上按3:3.5:2:1.5比例配置纳税服务、风险监控、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的人员,直接从事征、评、管、查的人员占全体人员的83%以上。 (五)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着手建立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纵向联动机制。遵循信息采集—信息核实—风险评估—任务推送—任务应对—绩效考核的流程运行。建立横向互动机制。合理界定各业务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建立工作程序和协作制度,形成一体化协作。完善外部协作机制。逐渐形成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规保障、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税网络体系管理模式,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并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政务督查范围。 (六)强化信息支撑。

首先,在贵州省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综合管理系统中,除保留金税三期工程业务技术规范要求的核心业务外,其他业务全部通过综合业务系统受理,自动流转到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处理。采用领先的多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仓库和数学模型,将现有的岗责设置为5类16个岗位543项工作职责。其次,围绕税收管理员平台的改造升级下工夫,打造集应用系统所有任务发起、文书流转、岗责设置、流程管理、任务推送、分析应对、绩效

考核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此外,搭建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整合所有税源信息和应用功能。

贵州省地税局局长季可介绍,省局在2011年9月确定六盘水市地税局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该局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税收征管效能。通过实施按规模、分行业的分级税收管理,科学设置税源管理事项,根据管理内容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分配税源管理职责,达到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是实现税源管理的分权制约。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过去分片包干、各事统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彻底按照风险等级和税源管理事项的重要、复杂程度来确定应对处理团队,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是提升信息管税水平。建立涉税信息数据获取的渠道。建立信息数据审计规则和人工核实信息数据体系,保证数据的质量。搭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平台,全部业务工作被纳入系统控制,实现科学量化考核。建立税收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指标体系和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数据的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质效。

四是实现税源监控的精细化。通过纳税人申报、第三方等渠道,全方位采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有效加大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的监控力度。通过健全风险特征库,依托大量可靠信息数据基础,利用数学、统计、分析和管理等学科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做实税源状况监控和风险识别、排序工作。由专门团队进行监控管理,精确制导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实行风险点流程传递、属地个性化服务和风险应对。

贵州省地税局副局长杨军介绍,贵州地税将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要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各市、县(市、区)统一设立专门的征收服务机构。纳税人发起的各类涉税事项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并将适合集中处理的事项移至征收服务部门。同时,优化征管流程,简化办税环节,精简表证单书,提高办税效率,实行以电子申报缴税为主的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积极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推广免填单、同城通办和国地税联合办税。完善省局网站,积极推动实现网上审批等功能,打造7×24的网上税务局。 二要加强税收数据管理工作。开展数据质量监控分析,对有问题的垃圾数据限时进行清理,并加快省局应用集中和数据管理权限上收工作,减少基层修改征管数据的随意性。

三要做好分析监控工作。省、市均成立专门的分析监控机构,扎口风险管理任务。主要负责风险分析识别、任务推送、应对结果评价等职能,统筹全局风险管理任务的发起工作。同时,将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分离,实现权力的制衡。

四要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总结六盘水市地税局等部分单位的试点经验,适当上收纳税评估的管理层级。各市、州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各县级地税局将一个税务分局调整为纳税评估分局,开展专业化团队式评估,突出对区域内大企业的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及反避税调查工作职能。

五要做好税务稽查工作。合理调整省、市两级稽查机构职责,全面推行市一级稽查模式,有效配置稽查资源。

六要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确定省、市两级的重点联系企业,主要负责辖区内大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和税源监控、风险分析识别以及税务审计、反避税等风险应对工作。

七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在干部素质的培养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二是要强调工作责任心。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好职责。

八要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评价机制。要围绕“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探索建立包含税法遵从度等在内的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做到能量化、可操作,客观评价税收征管工作成效和纳税人税法遵从程度。

转自2012年10月22日中国税务报 罗玉平 叶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依托信息技术 加快发展步伐 积极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 ——贵州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和实践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遵照总局信息管税工作思路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贵州地税立足贵州实际,把握税务管理现代化方向,把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全省地税系统的重点工作,在坚持实施税源分类分级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职能、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贵州地税收入中,采矿业和建筑业两项收入占第二产业的比重,2010年为62.98%、2011年为68.51%、2012年1月~7月为71.93%。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两项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010年为39.88%、2011年为41.56%、2012年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