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师说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B.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君子不齿 齿:并列 .D.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解析:选D D项,常:固定的。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选A ①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③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④小学,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⑥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文字;今义:相对于白话文的文言文。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圣人无常师
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同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C项是被动句;D项是一般句式。 4.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解析:选C C项为名词,译为“老师”,其他三项为动词,意为“从师”。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也久矣?师道之不传.?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而师之?吾从.C.?
?乃大惊,问所从来?.
?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 B.
?圣人无常师?.
?也亦先乎吾?其闻道.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解析:选B A项,流传/解释经书的文字;B项都是“老师”;C项,跟随/介词,自、打、由;D项,儒家道理/从师之道。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解析:选B B项,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7.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3分)
译文: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译文: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等人,(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辱。
(2)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多学一点]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相辅而行者也 行:进行 .(2)或不达于事 达:通晓 .(3)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 .(4)就有道而正 就:靠近 .. 正:匡正
(5)审问而明辨之 审:详细 .(6)妄以臆度 臆:主观 .. 度:猜测
(7)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8)狎之而不甘问焉 狎:亲近而不庄重 .
[注]
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问焉以破其疑 焉:代词,他们 ..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2)然则问可少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是己而非人 是:意动用法,以己为是 ..非:意动用法,以人为非
(2)而老可以问幼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 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无以致疑。
句式: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文:不能提出疑难。 (2)其奚决焉?
句式:其……焉,固定结构,怎么……呢 译文:又将怎么解决呢? (3)贤于己者。
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己贤者 译文:(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 (4)不为愚人之所知。
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不被愚笨的人所了解。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交相问难 难:诘问 .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同“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解析:选A A项,广:增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B.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C.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