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1.5.3 抽样原则
抽样应遵循的原则是综合权衡数据采集费用、样本量和数据质量。在数据采集费用的约束下,样本量范围的确定还应满足所选关键变量估计的精度与置信度要求;在一定的样本量范围下,应核算每一个变量的期望精度及期望置信度水平。 1.5.4 精度估计
(1-?)对应一个样本量(n)、置信度,变量的标准差SE(x)、绝对精度(D)、
相对精度(d)可按下式计算:
SE(x)??2(N?n)n*N
D?SE(x)*z
d?SE(x)*z?
(1-?)式中,?2为变量在总人口中的方差,z统计量对应于置信度,N为
总量,?为变量在人口中的均值。 1.5.5 置信度估计
对应一个样本量(n)、期望的精度(绝对精度D、相对精度d),置信度可在按下式计算z统计量后查表获得:
z?
Dd*?或z? SE(x)SE(x)6
2 术语和定义
2.1.1 出行
1
为了一个(活动)目的,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2.1.2 交通方式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采用的方式,包括步行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公共交通或私人交通方式。 2.1.3 主要交通方式
当一次出行使用多种交通工具时,使用距离最长的交通工具为本次出行的主要方式。当两种交通工具使用的距离相当时,最后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主要交通方式。 2.1.4 出行段
一次出行由一个或几个出行段构成,一个出行段(除步行方式外)使用同一种交通方式,当在出行过程中变换交通工具时,就形成新的出行段。 2.1.5 出行目的
发生出行的原因,如上班、上学、回家等。 2.1.6 人次
一人或多人采用任何交通方式所发生的一次出行,每一个人计算为一个人次。
2.1.7 载客人数
车内的人数,包括司机和搭乘者。
1
在对出行数据进行统计时,可通过定义短出行概念,例如:步行距离低于400米或步行时间低
于5分钟的出行定义为短出行,从而实现与历史调查数据出行特征指标的可比性。
7
2.1.8 出行率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天)研究区域的总出行人次与总人数(或总户数)之比。
2.1.9 出行方式结构
各(主要)交通方式出行在总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 2.1.10 出行目的结构
各目的出行在总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 2.1.11 交通小区
交通小区是结合交通分析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需要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的若干地理单元,是分析居民、车辆出行及分布的最小空间单元。 2.1.12 核查线
在研究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依据天然或人工的障碍(城市快速路,铁路,河流等)设置。 2.1.13 行程车速
指车辆在道路上某一区间行驶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程时间应包括车辆行驶时间及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 2.1.14 出入境交通(量)
进出研究区域的机动车交通(量)。 2.1.15 公共交通换乘
在一次采用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中,乘客在公共交通运载工具之间转换的交通行为。
2.1.16 公共交通接驳
在一次采用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中,从出发地至公共交通车站、或者从公共交通车站至目的地的交通行为。
8
2.1.17 OD
指交通出行的起止点。 2.1.18 商用车辆
研究区域内的营运出租车(包含电召车,但不含租赁车,也不包括少量外地注册来往本地的出租车)和营运货运车辆(包括内部、对外和过境货运车辆,也包含货运出租车,但不含客车改装的货运车辆)。 2.1.19 商用车辆出行
商用车辆(出租车或货运车辆)完成一次客/货运输服务的出行活动。其中,对于正常营运的出租车,完成一次上客/下客即可定义为“一次出行”;对于连续运输的配送货运车辆,完成一次装/卸货即可定义为“一次出行”。 2.1.20 空驶率
空驶里程与营运里程之比,一般以全部营运车辆为统计对象。 2.1.21 出租车载客率
载客人次与载客车次之比,一般以全部营运出租车为统计对象。 2.1.22 实载率
一定时间内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客)周转量与总行程额定周转量的百分比,用以综合反映车辆行程利用和装载能力的利用情况。 2.1.23 交通生成源
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的交通生成或吸引的集中地点,包括飞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对外枢纽、货运枢纽和场站、以及著名景点和大型商业、办公、医院、学校、娱乐设施、宾馆等公建设施。 2.1.24 停车能力
在停车区域内可以合法停放的最大车辆数,又称停车场容量。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