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默写与赏析(赏析含答案)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填空:首联把地点____、时间____、季节____、环境_____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 答:
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 答: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
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
(以下是2006年资阳巿中考题)
7.这首诗选自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1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答:
10.山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是“空山”呢?
11.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够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山居秋暝答案:
1. 山 晚 秋 雨
2.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 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5. 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6. 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1
7.唐 《王右丞集笺注》(1分,正确一处0.5分) 8.D(1分)
9.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3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10.这里的“空”应作静解释,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的寂静,因此,才听到山泉流动声,浣女欢笑声,荷叶摆动声;另外,由于山中林木的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所以作者说是“空山”。
11.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2已亥杂诗
龚自珍
一.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努力呀!)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2005年 湖北恩州)
5.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 湖北十堰市)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 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07年梅州中考题)
9.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这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
10.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11.(04年南通)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以下是08年衡阳中考题)
12.这首诗用“浩荡”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日斜”来渲染________________气氛。 一.略 二.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 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 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9.浩荡离愁(离愁)
10.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11.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3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归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朴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答: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
3.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200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以下为2005年广州南洋英文学校中考题) 5.“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 6.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7.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8.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___________看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9.下面对这首词品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下兰芽短浸溪”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B.“潇潇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出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C.“休将白女唱黄鸡”化用白居易《醉歌》中的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慨叹光阴易逝、朱颜易改。
D.全词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振奋,富有哲理。 浣溪沙答案: 1. 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 句意就是翻译;哲理: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情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 C
5.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6.略 7.C
8.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9.C(作者意在说明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
4送友人
1、解释加点词语
(1)孤蓬万里征 征( ) 蓬( ) (2)挥手自兹去 去( )
(3)萧萧班马鸣 班马( (4)青山横北郭 郭( ) (5)此地一为别 为别(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