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必修五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必修五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23:00

7、

分) 8、

两首诗,同为送别诗,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

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试

作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 2012年12月28日,重庆市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12月份月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A “葩”应为pā;B“曳”应为yè;D“谑”应为xuè)

2. C(A“怄”应为“呕” ;B“缈”应为“渺”;D“迄”应为“讫”) 3. A

4. A(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5. D(A中第一个分句主语“大使”后面缺谓语,使得“他”的指代有歧义;B用语累赘,去掉后一个“周星驰电影”;C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又不妥) 6、答案:C 解析:原文为“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都存在着同仇敌忾之志”其中包括“非战诗人”。

7、答案:D 解析:在诗歌形式上,晚唐诗人的诗歌令人满意。

8、答案:A 解析:只是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而非全部“现代诗人”。

9、答案:B 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

10、答案:B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11、答案:C 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 “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12、答案:B 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13、答案:B 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14、答案:D 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 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15、答案:A 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16、 答案:B 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 17、答案:D 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 难,秦之 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

18、 (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24分)

(一)(1)梅花出类拔俗,不同凡花,它虽春未到却独自凌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4分)

(2)运用了对比手法。下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对比,表明不论把梅栽在那里,它都不改初衷,突出了梅花纯洁傲岸、“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4分) (二) 3、 本诗描写了一个在风雪荒寒的边塞穿起盔甲准备出征的戍边者形象。边人塞外戍守,环境的艰苦和自 身的孤独,使他倍感思乡,梦中依稀望见白发老母在用乡音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感慨唏嘘,其 伤怨 之情催人泪下。(答题要关注“伤怨形色”,着重阐释边人的“形象”和 “感情”。其中人物形象 2分,情 感 2 分。)

4、颈联借景抒情,通过边塞寒夜中孤独的身影、渺渺的远钟、昏暗的灯烛、寒夜的浊酒,渲染(或 烘托)出凄苦的氛围,表达了戍边者孤单凄冷的心境。 ( 2分) 尾联由现实转入梦境,虚实相映。梦中白发慈母倚门盼儿的模样、依稀熟悉的乡音,现实与梦境对 照,将思念与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2 分)

(三)5、答:诗人运用比拟的手法,使“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分)

6、答: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7、(4分)杜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使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和亲。抒发的是对友人旅途劳苦的关切之情;同时激励劝勉友人为国立功,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刘诗写的是作者为友人饯行,伫立目送的情景。抒发了别离时不绝如缕的愁思和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2分)

8、(4分)杜诗直陈其事,直抒胸臆,活用典故,豁达乐观。(2分)刘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儿女情长,伤感含蓄。(2分)

六、题目分析、作文指导:

这是一则新材料(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或叫“材料引??”)作文,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核心事件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从新材料作文的类型来看,这是一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事实、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事实、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事实、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第二步,抓住对这则事实、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①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②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③着眼于这则事实、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

就这则材料来看,围绕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的问题,农民工回应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有网友认为是老太“影响市容”;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老太的行为、农民工的回应、网友的不同意见都可以是作文的切入角度,都属于是由材料引出的写作范围;也可辩证地分析这几种看法。从整体上看,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它只是把一个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判断标准来分析思考,提炼观点,确定立意。

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定要理清材料的内容,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影响等。特别要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如这则材料,人物有公交车上的老太、被呵责的农民工、网友;事情则是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及由此引发的网友关注与议论;表层原因是农民工穿得脏,深层原因则可以挖掘出很多,如文明修养、等级观念、权利意识、文化传统、社会偏见、人性弱点、处事方法、人文关怀??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具体立意角度;从影响来看,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真正读懂材料,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克服随意性。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强化“以果溯因”的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彻底,材料越短,越要好好斟酌。

解读材料主要应从正面进行,但也不可忽略侧面切入的意外发现。正面切入是常规思维,侧面切入可能更能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高考作文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写作的价值追求下,充分地展示个性魅力、独特思维无疑会得到特别的回报。个性特征归根结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内容上有开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像,创造性的见解等。二是创造性的表现。就是形式上与众不同,能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就这则材料来看,大家关注的可能都是材料的内容,老太呵责农民工,会忽略“网络”这个信息传播媒介,如果你能剑走偏锋,从“网络”社会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可能会写出迥异的新颖文章来。

审读材料,选择角度,要强化思辨意识。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比如,老太呵责农民工,如果不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无法打开作文的思路,只能在浅层次上评判谁是谁非,落入就事论事的低幼层面。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7、 分) 8、 两首诗,同为送别诗,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 2012年12月28日,重庆市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