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精品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1:16:39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2、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承转)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P3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并完成P2“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均温高。)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种植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的旱作农业为主。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方法引导)阅读区域图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确定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读等值线的疏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

(承转)通过刚才的读图思考题,我们认识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温差异、年降水量

分布的规律、河网密度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归纳、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看看其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读P2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P3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完成下表: 地理环境 相同点 地理 地理环境的异同 同点 ①水稻土为主 土地 ②耕地多为水田 条件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 资源 农业生人类活动差异 产活耕作 水田耕作业 方式 主要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粮食菜、棉花等作物 作物 作物 一年两熟至三熟 熟制 旱地耕作业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贫乏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不 条件 温多雨,雨热同期 长江三角洲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松嫩平原 位置 海口 动 备注 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 其他生产活动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工业 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商业 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3-4“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

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试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1)①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文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嬉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②在锡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骑上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体会“弯弓射大雕”的豪情,又可到蒙古包里喝一杯醇香的奶茶,以解旅途之劳。③山西太原附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④苏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极好的一幅风景画。⑤“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群山巍峨,林海无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绿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⑥西双版纳是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2)原因: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加,又导致景观的变化。另外沿途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

(过渡)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 【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承转)下面我们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4-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及P4图1.3“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完成下表: 发展 阶段 开发

地理条件 河流、湖泊、沼泽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黏重的土壤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稠密的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