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2:18:24

为4~6m 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Ⅱ)横向配筋

与原规范基本相同

(Ⅲ)局部配筋

新规范增加了表层钢筋网片的规定: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时,可配置表层钢筋网片,表层钢筋网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梁侧的网片钢筋还应延伸到梁下部受拉区之外,并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锚固;

2 两个方向上表层网片钢筋的截面积均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保护层(图9.2.15 阴影部分)面积的1%。

3 表层网片钢筋保护层应符合本规范第8.2.3 条的要求。

9.3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Ⅰ)柱

与原规范基本相同。

(Ⅱ)梁柱节点

Page 21 / 26

新规范引入了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Ⅲ)牛腿

原规范中牛腿是一节,新规范将其变成了一节的一部分。由于新规范提高了钢筋强度等级,所以将牛腿顶部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改为“宜采用HRB400级或HRB500级热轧带肋钢筋。”

9.4墙

本节完善了墙中配筋的方法,并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其余与原规范差别不大。

9.5叠合式构件

本节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9.6装配式结构

本节为新规范新增内容,完善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9.7预埋件及连接件

该部分根据钢筋等级的提高,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的有关要求。

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10.1一般规定

新规范中,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规定如下: 1钢丝、钢绞线

??con≤0.75??ptk

2预应力螺纹钢筋

??con≤0.85??pyk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Page 22 / 26

2)后张法构件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pc=

????????

±??+????2 ??????????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可考虑内力重分布,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不小于0.1 且不大于0.3 时,其任一跨内的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1???)(??????+??2) ??=0.2(1+2.5??)

且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0%。 式中:M ——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

MGQ——控制截面按弹性分析计算的重力荷载弯矩设计值;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按本规范第6 章的规定计算; ??——弯矩调幅系数。

新规范补充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有关的构造规定。如:补充了无粘结预应力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pu=??pe+???p

???2

???p=(240?335??p)(0.45+5.5) ??0??1

??pe????+????????

??p=

?????????

10.2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中,热处理钢筋改为预应力螺纹钢筋,且一次张拉0.04??con,超张拉0.03??con。

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中,夹片式锚具无顶压时,a取8~10mm。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l5、??l5′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一般情况 先张法构件

??l5=

60+340??pc′????

??

1+15?? Page 23 / 26

??l5=

后张法构件

??l5=

60+3401+??pc′

′??????

15??′

55+300??′1+15??55+3001+??pc

????

??pc′

??l5=

′??????

15??′

10.3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

新规范补充完善了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调整了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和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调整完善了后张法锚固区受压设计及间接钢筋、防裂钢筋的配置要求;增加了曲线预应力筋弯弧曲率限制和凹面防崩配筋计算及有关构造要求;为保证预应力砼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端部锚具封闭保护的要求。

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1.1一般规定

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 建筑结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相应于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为很严格、严格、较严格和一般。本规范加严了框架结构的高度分界,由30m改为24m,并使各个烈度的分界一致。对于不大于24 m的低、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降低一级,但四级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对于与主楼相连的裙房,其抗震等级也做了明确规定。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修改如下: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偏心受压柱 轴压比小于0.15 0.75 轴压比不小于0.15 0.8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剪力墙 0.85 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 0.8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0.85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0 结构构件类别 受弯构件 0.75 偏心受拉构件 0.85 γRE 11.2材料

Page 24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为4~6m 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Ⅱ)横向配筋 与原规范基本相同 (Ⅲ)局部配筋 新规范增加了表层钢筋网片的规定: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时,可配置表层钢筋网片,表层钢筋网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梁侧的网片钢筋还应延伸到梁下部受拉区之外,并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锚固; 2 两个方向上表层网片钢筋的截面积均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保护层(图9.2.15 阴影部分)面积的1%。 3 表层网片钢筋保护层应符合本规范第8.2.3 条的要求。 9.3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