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2课、《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
高二对口语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姓名: 班级: 日期: 编写:高亚飞 基础知识题
一、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参考答案: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因”应为“接着”) 2.C 3.B
4.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