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
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故选C。 【点睛】
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 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B.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D.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C.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0.已知4FeS2+11O2
高温2Fe2O3+8X,则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O2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D.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4FeS2+11O2
高温2Fe2O3+8X看,
反应前有8个硫原子,22个氧原子,4个铁原子,反应后中有4个铁原子,6个氧原子,因此8X中含有8个硫原子和1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O2; 【详解】
A、根据分析可以知道,O2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32=1:2;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可以知道,X为SO2,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前硫化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则硫元素化合价为-1,反应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所以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 ×100%≈55%;错误;
12?6?1?13?14?16?2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6)13)2)=72:13:14:32;错误。 (12×:(1×:14:(16×故选C。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C、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燃气灶能效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具进入节能时代。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所示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燃气的火焰有时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
(4)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发现燃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Fe(或Cu) 橡胶(或塑料) CH4+2O2
点燃 CO2+2H2O 氧气不足,燃料燃烧不
充分 隔离可燃物 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杜绝一切明火 【解析】 【详解】
(1)铜、铁属于金属元素,橡胶、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3)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是氧气(空气)量不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4)关闭天然气阀门熄灭燃气灶,其灭火原理是撤离可燃物;燃气灶漏气时的处理方法是: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千万不要用电(例如抽油烟机、换气扇、电灯),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因为燃气易燃,就
可能发生爆炸。 14.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 (3)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答案】Al Cu2+ Mg?OH?
2【解析】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2)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铜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Mg(OH)。
2?2+2故答案为:
(1)Al;(2)Cu2+;(3)Mg(OH)。
2?215.(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经检测,所配制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47.5mLC B D E A①②③ 【解析】 【详解】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为2.5g, 1.0g/mL=47.5mL; 那么溶剂水的质量=50g-2.5g=47.5g,水的体积=47.5g÷
(2)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故顺序是CBDEA;
(3)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那么可能的溶质的质量偏少或溶剂的质量偏大。故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不纯或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或量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