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然药物化学药学专业整理共86页
但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蓝色 物则需—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蒽醌 与Pb2+、Mg2+等形成络合物而显色。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 游离醌类碱提取-酸沉淀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苯、氯仿等 的提取方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法 其它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 一般选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游离态和成苷的蒽醌类化合物→→浓缩后再依次用有机溶剂提取(多用索氏提取法),极总醌类提取法 性大小→初步分离 对于多羟基蒽醌或具有羧基的蒽醌(如大黄酸),在植物体内多以盐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有机溶剂溶出,提取前应先酸化使之游离。 4.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UV、IR光谱特征及其应用 5.掌握pH梯度法应用于蒽醌化合物的分离 熟悉: 1.熟悉蒽醌的分离方法。 2.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NMR波谱特征
了解: 1.了解蒽醌的MS裂解规律、生物活性; 泻下作用 番泻苷类的泻下作用是通过其代谢产物大黄酸蒽酮而起作用 其它作用:抗癌、抗病毒、抗真菌等 第 29 页
抗菌作用:抗细菌、霉菌 2.了解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9学时)
掌握: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结构分类和代表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颜色、旋光性、溶解性的特征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相互连接而成 黄酮(C3-位无OH) C2,C3饱和 —二氢黄酮 黄酮醇(C3-位有OH) →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B环连在C3位) 查耳酮(C环开环) 黄烷类(C环还原) 花色素类 多以苷存在:O-苷和C-苷 ;旋光性:多为左旋 糖的种类 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醛酸 双糖: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Rha1—6Glc),新橙皮糖(Rha1—2Glc)等 第 30 页
三糖:龙胆三糖,槐三糖 酰化糖: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 性状 多为结晶,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颜色 黄酮(醇)及其苷类呈灰黄-黄查耳酮:黄-橙色 (交叉共轭系统) 色 二氢黄酮(醇):无色 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素及花色苷: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 (pH>8.5) 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溶于水、乙醇、甲醇中,难溶于苯、氯仿 溶解度 游离苷元 苷 水溶度 苷元<苷,糖链越长,水溶度越大 黄酮(醇), 查耳酮 二氢黄酮(醇) 花色素 水 溶 性
平面型分子 非平面型分子 离子 棉黄素水溶度: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酸性 酚羟基,故具有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 强弱顺序:7,4 ’-OH > 7-或4’-OH > 一般OH > 5-OH 碱γ-吡喃环上的1-位氧原子,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表现微弱的碱性, 第 31 页
性 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氧盐。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橙红-紫红 及苷 还 HCl-Mg反应 原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黄(—) 反 烷醇类) 应 异黄酮 (—)(少数显色) 假阳性:花青素及部分橙酮、仅加浓盐酸呈色 查耳酮 四氢硼钠反应 二氢黄酮 其他黄酮类 (+)紫-紫红色 (—) 黄色 锆盐 络 2%二氯氧化锆(ZrOCl2) 锆-枸橼酸反应:鉴别黄酮中3-OH或5-OH 品+ (3或5-OH黄黄酮) 合 样枸橼酸 黄色褪色(只有5-OH) 反 ZrOCl2 应 铝盐 铅盐 氯化色 黄色不褪(有3-OH) 黄色, 并有荧光 黄~红色沉淀 绿色~棕色~黑色沉淀 显天蓝色荧光 显黄~橙黄~褐色 1%AlCl3或Al(NO3)3 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 锶氨性甲醇溶液 具有邻二酚羟基 醋酸镁甲醇溶二氢黄酮(醇) 液 黄酮(醇)、异第 32 页
(SrCl2) 镁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