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2.1《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D.禹
3.通常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夏朝已有了( )
A.都城 B.最高统治者 C.国家机器 D.贫富分化
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
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5.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执政者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6.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 B.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C.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
D.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8.根据下图所示,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
西周等级示意图
A.从上往下,第四层起是劳动者
B.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广大平民
C.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像金字塔一样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
D.卿大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 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为了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成为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国王的第一人,他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什么?
(2)据史书记载,图1人物死后,他的儿子夺取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你认为“家天下”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3)图2与图3是夏商两个朝代灭亡前的事件,做了亡国之君的两位国王是谁?你能从中得出他们亡国的原因吗?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总结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不准确”,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
答案:A
2. 解析:禹既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又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
答案:D
3.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为国家机器,即包含军队、刑法、监狱等,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答案:C
4. 答案:B
5. 解析:夏商灭亡的原因都是最后一个国王实行残暴的统治,引起人民的不满,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执政者应该勤政爱民。
答案:B
6. 解析:周王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这就是分封制。
答案:D
7. 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有王室亲属、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
答案:A
8. 解析:在分封制当中,受封的是诸侯,而不是广大平民;从上往下依次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而不是诸侯。因此,A、B、D三项表述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9. 参考答案:(1)禹。夏朝。
(2)“家天下”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夏桀、商纣。统治者奢侈残暴,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10. 参考答案:(1)周初的分封制。
(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3)逐级分封,等级森严。
(4)诸侯国成了周天子设在各地的据点,起了拱卫周王室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使西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