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3:44:20

顾恺之仅仅根据他的文字描写就创作了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洛神赋》仅仅是寄语“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呢,还是起源于他和甄氏的感情,文学圈里多年来争论不休。但曹植和甄氏的感情却是有迹可循的。据史书记载,曹植在十二岁的时候,曾请父亲代向甄逸的女儿求婚未遂,后来因此“昼思夜想,废寝与食”。

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媳,比曹植大十岁,曹操灭了袁绍后,甄氏又嫁给曹丕。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甄氏仅被册封为妃,甄妃因逐渐色衰而失宠,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郁郁而终。之后,曹植入京觐见,曹丕竟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作为纪念。抱着甄妃的盘金镶玉枕,曹植返回封地,不久就写下了不朽的《感甄赋》,后魏明帝曹睿将这篇千古诗文更名为《洛神赋》。

站在山顶,看着黄河和小清河在山前奔流,吟诵曹植的名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丹唇皓齿,明眸善睐,凌波微步,气若幽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让人不禁感叹不已。 七步诗的传说

七步诗

传说东汉末年,曹丕承袭王位后,妒忌其能,怕天资非凡的曹植争夺王位,就想将曹植杀了以绝后患。曹植闻讯后,立即骑马外逃。曹丕率人马追赶,附近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赶来观看。面对文武随从和人山人海的群众,曹丕怕无缘无故杀了曹植会激起公愤,坏了名声,就心生一计对跪在面前的曹植说:“有人告你阴谋作乱,我本不相信,而你却逃跑,说明你做贼心虚。今天本该杀你,但念手足之情,再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如今,天下皆知你才高智敏,能诗善文,那你就当着众人之面,在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吟出就免你一死。不

然,别怪我无情了。”曹植只好忍气吞声地说:“请兄长命题吧!”

曹丕抬头,见一麻脸将军跨马持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曹植,便说:“就以?麻脸?为题,但不准出现?麻、点、坑、凹?四字。”说后,环视众人,面露得意之色。 曹植听后,沉着地迈动双足,七步之内,吟出一首诗: 沙滩下大雨,新鞋踩硬泥,豆包去了馅,翻看石榴皮。

诗一吟出,自以为得计的曹丕不禁愕然,不由自主地“嗯”了一声。曹植以为已让过关,便起身跨马向北奔去。曹丕愣过神来,率众追赶,又追上了曹植。并一板面孔说:“刚才那诗太粗俗,需以?瘸腿?为题再作一首方可,但不得出现?瘸、踮、拐、短?四字。” 曹植听后,迈出七步,又吟诗一首道:

走路风摆柳,站立马歇蹄,坐下一边倒,睡觉脚不齐。

曹丕听后,心中大惊,又说:“两篇都欠文雅,现在你再以?同胞兄弟?为题,吟诗一首,不得用?兄弟、手足、同胞、你我?之词。曹植见王兄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威逼,只怕没完没了,便强压心中怒火说:“王兄再三追逼,多方限制条件做诗,这次做成,能赦否?”曹丕眉头紧皱,迟疑片刻,狠狠心说:“赦!”

这时,只见曹植从容不迫,一步一吟,不足七步,又吟出一首世代留传的千古佳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传说之二:

公元210年,曹操在邺(临漳县)建造了十丈高的铜雀台。落成那天,曹操率领儿子们观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他们各自作一首赋,曹植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又快又好。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即位。他为打击曹植这个争夺权位的敌手,便把曹植捉来,对他说:“夕日先父在世之时,你常以文章夸耀于人,今天限你在走十步路的时间里做诗一首,要是作不出来就要杀头。”曹植请出题目,曹丕指着金殿上悬挂的头牛坠到井里面死的画说:“就以此画为题,始终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字样”。曹植边走边思索,还不到十步,诗已作成: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凸骨;相遇由山下,焱起相搪突。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池毕。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曹丕说:“十步成诗不足奇。你能在七步之内吟诗一首才算数。”曹植又请出题,曹丕说:“我是你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可犯着?兄弟?二字。”此时曹植看到兄长苦苦相逼的情形,悲愤之极,走出七步愤然吟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此诗,脸上露出羞愧之色,只好免了曹植的死罪。 传说之三: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当了魏王,当年就将汉献帝废了,自己做了魏文帝。他虽然做了皇帝,依然将曹植看作敌手,总想寻找机会将他除掉。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有人告发曹植喝醉了酒,傲慢地侮辱威胁朝廷的使者,要求拿他问罪。曹丕大怒,就将曹植抓来,预备治他死罪。

曹丕的母亲大惊,立刻召见曹丕,哭着说:“你弟弟平日嗜酒成性,自恃才高,狂妄放纵。你应该想到同胞的情谊,留他一条性命。我死之后也就瞑目了!”

曹丕不敢违抗母亲,只得说:“孩儿也很爱他的才华,怎敢害他性命?今天只是要狠狠教训他一下,让他改了这种骄横性格。母亲不必担心。”

曹母走后,曹丕将曹植叫来。曹植惶恐地伏在地上请罪。

曹丕说:“从情理上说,我们是兄弟,从道义上讲,我们又是君臣;你怎可倚仗自己的才华,蔑视朝廷的礼数呢?”

“父亲在世时,你常常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向人夸耀,我很怀疑你是请人代笔的。现在限你在七步之内吟诗一首。若是能够,就免你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宽恕!”

曹植说:“请出题目。”

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站起身过,刚跨出一步,就随口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吟完了,还没有跨出七步。

曹丕听了曹植的诗,也受到触动,禁不住流下眼泪。

曹母从后殿出来,说:“你是兄长,为何这么逼迫弟弟呢?”

曹丕慌忙离座告诉母亲:“国法不能废除啊!”于是将曹植从临淄王贬为安乡侯。 梵呗的祖庭——鱼山

中国早期的佛教梵呗之声,主要来自于西域。而中国的佛教音乐源于鱼山梵呗。东晋之初,中国佛教唱诵音乐梵呗创立,鱼山成为中国佛教唱诵音乐的发源地——梵呗的祖庭。

鱼山梵呗寺

据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记载,曹魏陈思王曹植(192~232年)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生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曹植游览东阿鱼山,闻洞内传有梵音歌唱,便拟写音调并以《太子瑞应本起经》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故称“鱼山梵呗”。曹植成为“改梵为秦”中国化佛曲——梵呗的创始者。可以说,“鱼山梵呗”的创制,成为“呗赞”音乐系统在中国成立的标志。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之胞弟。字子建,谥号思,故称陈思王。据史料记载,曹植自幼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建安十五年(210年)冬,曹植19岁时,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台刚刚建成,“太祖(曹操)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由此,深得曹操喜爱,认为他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人。

曹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继承千秋大业,但由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位,曹植遭到种种猜忌。 曹丕怕他争夺王位,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罪名将他抓了起来,令他“七步成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而对,七步之内吟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也开始了屈辱偷生的悲惨生活。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像囚徒一样,凄惨地走着人生之路。

太和三年(229年),“太皇太后念雍丘下湿少桑,欲转东阿。”遂在其母卞太后的关照下,徙封东阿为王。当时的东阿,“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他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但统治者并没有放松对他的防范,“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死后谥号“思”,意为追悔前过,因其曾封陈王,世称陈思王。曹植生前常“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志,遂营为墓。”在他死后,其子曹志将他的遗骸迁葬于鱼山西麓。也因此,而使得鱼山充满了灵性,凝聚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佛教名山。

可以说,曹植的一生历经苦难,而他却在孤独、沉闷、压抑、流浪中把才气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锺嵘在《诗品》评价说:“陈思为建安之杰。……植诗其源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何其高也!”就连一生恃才傲物、目空今古的谢灵运也竞出人意料谦逊地评说道:“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魏书·释老志》中有载:“魏明帝(227—239年)曾大起浮屠。”陈思王曹植喜读佛经,并创作梵呗。《广弘明集》言:“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读七声,升降曲为之响,故世之讽诵感弘章焉。”

据梁代僧佑(445~518)的《出三藏记集》记载已有《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记》的标题;《历代三宝记》卷五载:他曾参加以月支人支谦为首的《太子瑞应本起经》的翻译工作。 梁慧皎《高僧传》(519)卷十三曰:“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音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其后帛桥、支龠亦云祖述陈思,而爱好通灵,别感神制。其中四十二契,便是四十二个曲调联奏,《三国志》、《魏书》中均有就戟。《法华玄赞》(897年)卷四日:“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

清乾隆皇帝题北京香山宝谛寺门联曰:“国满桷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呗接鱼山。”

后世所传《鱼山梵》,即其遗制(《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其后支谦亦传有梵呗三契,康僧会复造有泥洹梵呗,晋帛尸梨蜜多罗也以梵呗传于觅历,昙钥又造有六言梵呗,当时名师所作的呗赞,到了六朝的齐梁时代,还多有存在。

曹植创制佛教音乐鱼山梵呗主要是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压迫而进行的,他借用佛教来使自己摆脱陷入的政治困境,寻找精神的归宿。可以说曹植的落难成就了后来的佛教音乐——鱼山梵呗,并为其奠定了基础。而鱼山也因曹植彰显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搜索更多关于: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顾恺之仅仅根据他的文字描写就创作了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洛神赋》仅仅是寄语“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呢,还是起源于他和甄氏的感情,文学圈里多年来争论不休。但曹植和甄氏的感情却是有迹可循的。据史书记载,曹植在十二岁的时候,曾请父亲代向甄逸的女儿求婚未遂,后来因此“昼思夜想,废寝与食”。 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媳,比曹植大十岁,曹操灭了袁绍后,甄氏又嫁给曹丕。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甄氏仅被册封为妃,甄妃因逐渐色衰而失宠,在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便郁郁而终。之后,曹植入京觐见,曹丕竟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作为纪念。抱着甄妃的盘金镶玉枕,曹植返回封地,不久就写下了不朽的《感甄赋》,后魏明帝曹睿将这篇千古诗文更名为《洛神赋》。 站在山顶,看着黄河和小清河在山前奔流,吟诵曹植的名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丹唇皓齿,明眸善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