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N电出。当选择异步电动
机时,可用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1、当主扇的输入功率在通风容易时期为 N扇入易 与困难时期的N扇入难相差不大时,即N扇入易≥0.6N扇入则两个时期都用一种较大功率的电动机。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N电出和输入功率N电入分别用下式计算:难时,
N电出 =
N扇入难?转( kW )
式中: η转 ——传动效率,直接传动时,η转 =1
N电入 =(1.10~1.15)
N电出?电( kW )
式中: 1.10~1.15——电动机的容量系数,对于离心式扇风机取1.15, 对于轴流式扇风机取1.10; η电 ——电动机效率,一般取0.9~0.95
2、当主扇的输入功率 N扇入易 <0.6N扇入难时,则容易时期用功率较小的电动机,在适当时候换用功率
N电出易 =
N扇入易?N扇入难N电出易
( kW )
N电入易 =(1.10~1.15)
通风
N电出难 =
?电
( kW )
N扇入难?传( kW )
N电入难 =(1.10~1.15)
N电出难
?电( kW )
对于功率在400~500kW以上的主扇,宜选用同步电动机,用第一种计算方法计算。根据以上计算所得出的数据,在《电动机技术手册》上选用合适的电动机,并将电动机型号、转数、功率等技术特征列出一览表。
第五节
根据设计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然发火、矿井涌水等具体情况,依据实习矿井在防治灾害的经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提出具体的、并具有
第九章 矿井生产系统 第一节 矿井运输
本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2
2、采区内运输设备及大巷运输设备的选型;
3、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插图)、图中应注明巷道名称、运输设备型号、距离等。 设计时应掌握的原始资料:
1、矿井、采区、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2、矿井及采区矸石量,煤的松散容重、自然安息角; 3、煤层赋存及有关技术条件; 4、《规程》、《规范》有关规定。 一、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井下运输系统在决定井下开拓系统和采区布置时已基本确定,这里只要求阐述煤炭从回采工作面到井底车场的运输系统和方式,并简述矸石、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送系统。在确定运输系统时,应体现我国煤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目前设备供应情况(附井下运输系统示意图)。
二、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
采区运输设备主要包括回采工作面、顺槽、区段集中平巷及采区上(下)山的主要运煤设备,矸石、材料运输设备。
如果采区运输上(下)山选用输送机或溜槽运输,设计中还要对辅助轨道上(下)山的绞车提升设备进行选型,选型的依据是:采区生产能力、上(下)
大巷一般采用轨道运输,并选用标准矿车,牵引设备一般采用电机车,小型井亦可采用无极绳运输。大型矿井,采区生产集中,矿井一翼走向长度小于3km,条件适合,技术经济比较优越时,可采用胶带输
第二节
1、矿井生产能力及年运输矸石量,后者可根据矿井岩石巷道工程多少而定,一般为矿井年出煤量的10~30%
2 3、煤质、煤的自然安息角,煤矸散体 4 5 本部分主要设计内容:
1、根据矿井具体条件确定提升系统(提升方式、设备型号及数量) 2、计算选型主井或副井的提
条件适合的大、中型立井,可采用多绳绞车,新建井优先选用落地式,提升绞车一般按其担负的最终水平选择;矿井一般设一套主提升设备提煤,一套副提升设备提矸及其它辅助提升,小型矿井可采用一套设备混合提
第三节 矿井排水
33
本节 1
2、根据确定的排水系统、矿井涌水量及水质特点,确定排水设备、水泵类型及台数、水管规格及数
1、矿井年生产能力A,Mt/a 2 3、矿井各水平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m3/h; 4 5
第四节 矿井或采区供电设计
一、矿井或采区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矿井变电所一般布置在井底车场,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一般设在两条采区上山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
1 2 3 二、确定供电电压及供电方案1
矿井或采区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数,决定于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对它们停电,仅仅对产量有所影响,而不会引起人员生命发生危险等重大事故,
对于矿井或采区变电所的电源进线回路数要通过分析决定,如果一个矿井的采区较多,那么某一采区停电一段时间,对整个矿井的产量影响并不大,对这样的采区供电时,采用一路电源的供电系统便可满足
对于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如果仅设置一个或两个采煤工作面就能完成全矿的计划产量,频繁停电,必将影响全矿生产任务的完成,因此对这类采区供电时,便可考虑设置备用电源,采用双回路或环
对采区中的每一台机电设备来讲,如果停电,仅局部影响生产,因此采用一路电源对它们供电即可。 对于个别设置了地位十分重要的分区水泵的采区,由于这样的水泵属于第一类负荷,如果它和采区机电设备由同一个采区变电所供电,那么对这样的采区变电所供电时,必须设置备用电源,而且,由采区变电所对这些水泵供电时,也必须采用双回路或环形供电系统。
目前,在采区供电设计中,采区变电所的入线电压,一般采用6000V。对出线电压,380V的电压已逐步淘汰。由于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为了减少线路的电能损失,一般在660V与1140V电压之间。对于功率较大的设备,要尽可能选用1140V的电压等级。对一般功率的设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部分大型现代化矿井综采工作面电牵引采煤机组已使用3000V
34
为了正确地设计一个新矿井供电系统,首先必须对矿井的负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其内容包括:用电设备的名称、数量、电压等级、功率、功率因数、负荷系数等有关参数,另外还要了解采区变电所或用电设备在矿井或采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每台设备工作地位
1、矿井或采区 在全面分析用电设备的前提下,画出矿井或采区机电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参见《矿山电工学》P292的附图),或绘在矿井或采区巷道布置图上。
为了清楚起见,图中有关机电设备标出1、2、3、4等序号,在图外则应注明相应序号所代表的机电
2、矿井或采区
在矿井或采区机电设备布置图的基础上,做出矿井或采区负荷统计表。
第十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工作面直接成本
1、吨煤工资支出、材料费、电力费、设备折旧费等。 2、工作面吨煤成本。
第二节 全矿部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可采煤层层数及可采煤层总厚度; 2、井田境界:走向、倾向、面积;
3、埋藏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开采损失; 4、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5、开拓方式;
6、开采水平:水平数目、高度、服务年限;
7、井筒:数目、直径、深度(第一水平和最深水平) 8、采煤方法;9、顶板管理方法;
10、机械化程度;11、工作面长度及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 12、同时生产的采区数;13、工作面年推进度;
14、掘进率、掘进出煤率;15、采区回采率,工作面采出系数; 16、通风:瓦斯等级、通风方式、总风量、负压(最大、最小)、风机类型、电机容量。 17、采煤工效(吨/工);18、工作面成本(元/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3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