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文段阅读题及答案
(1)夸父逐日(追赶) (2)夸父与日逐走(赛跑,竞跑) ...(3)未至,道渴而死(在半路上) (4)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黄河) ..3、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部分。 (1)(夸父)饮于河渭。 (2)弃其杖,( 杖 )化为邓林。 (3)未至(大泽 ),(夸父)道渴而死。 (4)(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4、(翻译下列句子。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河和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又赶到北边的大泽去饮水。) (2)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漳河在这里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5、“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
答:胜利了。他进入了太阳,他死后,手杖还化作桃林,造福人类。(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6、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答: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7、根据第二个文段写出一个成语。(精卫填海)。
☆《共工》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1、用“∣”划分句子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共 工 与 颛 顼∣ 争 为 帝
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 水 潦 尘 埃 ∣归 焉 。 .2、解释文中加点词:(5分) 怒触不周山(碰、撞) 地维绝( 大绳子) 天倾西北(向西北) .... 水潦(积水) 日月星辰移焉(向这里)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 A. 怒而触不周之山 B. 天柱折,地维绝 .. 学而不思则罔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C. 故日月星辰移焉 D. 众妙毕备 .. 温故而知新 以为妙绝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见资料?译文?) ②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见资料?译文?) 5、“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6、你觉得共工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若从正反两面说共工是个怎样的人)
答:勇敢,豪气,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如何理解结尾的两句话?
答:此神话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斑羚飞渡》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臵。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②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③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④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⑤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我”目睹老斑羚们从容走向死亡的心理感受。(震惊)
5 20110618(徐士顶)
2.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揭示全文中心。)
3.从描写的角度看,第④段是从侧 面表现老斑羚那震撼人心的献身精神。 4.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答:③段主要是议论,揭示斑羚为保护种群的自我牺牲精神。 5.文段①、⑤都写了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前者表现斑羚那种视死如归的力量震撼人心,后者的作用是讴歌赞美斑羚的献身精神。 6.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试分析其意义。
答: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7、“彩虹”在课文中出现多次,试分析其意义。
答:彩虹是虚幻的,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第一处彩虹的描写给飞渡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似乎镰刀头羊之所以能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办法,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第二处描写可以看出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烘托斑羚飞渡的壮烈凄美的气势,渲染一种悲壮美。第三处彩虹描写渲染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崇高美,它的生命?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为头羊的牺牲唱了一首动人的生命赞歌。 )
☆《狼》一.解释加点的字 缀行___ 大窘___ 苫蔽成丘___ 弛担___ .... 目似瞑___ 意暇甚___ 亦黠矣___ 假寐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盖子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止:止有剩骨(通?只?,仅) 前:狼不敢前(上前) 一狼得骨止(停止) 其一犬坐于前(面前)
意:意暇甚(神情) 敌: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意将隧入(意图,打算) 盖以诱敌(对方) 四.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 1.恐前后受其敌。(它的,指狼的) 2.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它的,指柴火堆的) 4.一狼洞其中。(它的,指柴火堆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他的,指屠户的) 6.屠自后断其股。(它的,指狼的) 7.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五.翻译下列句子(见资料?译文?)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是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2.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钻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 答: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 答: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屠大窘
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么?(答:犬坐,目似暝、意暇甚,诱敌) 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答: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前四段记叙、最后一段议论) 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Ⅰ、《昆虫记》又名《昆虫物语》,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后人誉为“科 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Ⅱ、《昆虫记》主要内容:①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②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③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Ⅲ、评述举例: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筑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6 20110618(徐士顶)
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像婴儿般哭闹”。我们还喜欢精明英勇的塔兰图拉毒蜘蛛;能干又善于运用心理战术的螳螂。
Ⅳ、写作特点:细致的观察、精彩的叙述、细腻的描写
7 20110618(徐士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