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溶解度第1课时
厦门五中201 2 ~2013学年下学期201 0 级 化学 学科教学案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主备 刘珊珊 审核 林立新 班级: 座号: 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学习小组长评价和签字 完成 订正 【学习目标】 签字 知识与技能;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
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结晶现象,简单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NaCl和KNO3溶解实验中不断改变实验条件,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进一步学习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建立用辨证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控制实验条件的对比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原理。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P33-35完成下列填空:
在一定 下,向一定 里加入A溶质,当A溶质 继续溶解时,此溶液叫做A溶质的饱和溶液;当A溶质 继续溶解时,此溶液叫做A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A溶液是否饱和的简单方法:往原溶液里加入少量的 ,如果 ....
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 溶液;如果 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 溶液。
2.海水通过风吹日晒,使大量的 蒸发,提取 。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溶质化学式 溶剂名称 溶液名称 KMnO4 水 生理盐水 稀硫酸 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氯化钡溶液 【课堂探究】 教学活动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小组活动(一):(1)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2)交流预习情况。
2.小组活动(二):讨论交流:一杯水能否无限制溶解白糖? 。 3.实验探究:老师演示课本【P33—P34】实验。
4.小组活动(三):讨论交流: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影响溶液是否饱和的因素有 。 5.阅读归纳:
(1)概念:在一定 下,向一定 里加入A溶质,
当A溶质 继续溶解时,此溶液叫做A溶质的饱和溶液; 当A溶质 继续溶解时,此溶液叫做A溶质的有饱和溶液;
(2)判断A溶液是否饱和的简单方法:往原溶液里加入少量的 ,
如果 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 溶液; 如果 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 溶液;
1
6.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请在箭头的上下方填写转化方法。注意:石灰水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中,温度改变与一般物质是相反的。】 7.迁移应用:
1.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加入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2.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10 g KNO3放到10 g水中 B.20℃时1 t食盐放入水中
C.蒸发少量水没有溶质析出 D.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质不再溶解 教学活动二:海水提取食盐
1.阅读从“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示意图后,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 B. 食盐 C. NaCl D.母液
(2)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在上述提取过程中,含有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有 ,不饱和溶液有 。
(3)从结晶池得到食盐和母液,如果要进行分离应使用化学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 (4)你对综合利用海水还有哪些更好的想法? 。 【问题小结】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液。
两者的区别是: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中 继续溶解该溶质。 2.相互转化: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就是利用蒸发海水使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出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
4.利用 的方法可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学后记】学完本节课对溶液是否与饱和有什么认识,有何收获,有何疑惑?
2
【随堂检测】 课题: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班级: 座号: 姓名: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不饱和溶液 B.是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3. 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5.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
其原因是: 。 【课外拓展】
1.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
A.酒精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硝酸钾
2.可以证实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3.在20℃时,一杯100g水中每次加入12g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 加入食盐的总质量(g) 所得食盐溶液质量(g) 第一次 12 112 第二次 24 124 第三次 36 136 第四次 48 136 (1) 上述溶液属于食盐饱和溶液的是第 次所得的溶液; (2) 为什么第四次形成的食盐溶液质量不是148g呢?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