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0:56:47

二、鹏之徙于南冥

释文题

“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明主旨

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北冥有鱼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后乃今培.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飡.而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汤之问棘也是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旬有.五日而后反.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爝火不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 ?藐.姑射之山通“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以是狂.

而不信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犹时女.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蕲.乎乱通“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世以洴澼

为事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溟 海 ②陲 边陲 ③凭 依靠,凭借④餐 饭 返 回来 ⑤智⑥矣 了 ⑦辨 分别 ⑧能 能力 ⑨又 表示补充,追加 返 返回⑩变智慧变化

?熄 熄灭 ?邈 远 ?诳 欺骗?汝 你 ?祈 祈求 ?皲 皮肤冻裂 ?纩 指新丝绵絮,也泛指绵絮 (2)一词多义

?者也: ?去以六月息.①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②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

③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杯焉则胶: ?置.④置?

?币遗单于: ?置.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⑤穷?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彼且奚适也: ?.⑥适?

?兄意: ?处分适.

尧让天下于许由: ??.

之曰: ⑦让?公子让.

?: ?争货财,无辞让.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⑧治?不治将恐深: .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

?? ?戍卒叫,函谷举: .⑨举?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今亡亦死,举.

鸟不暇举: .??明主在上,所举必贤: .

其坚不能自举也: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 ①呼吸时出入的气,这里指风/气息 ②志向/立志/记/记忆 ③名字/命名/名声/说出 ④安放/购置,买 ⑤尽/生活贫困/走到尽头 ⑥往/依照 ⑦让给,让位给/责备/退让,谦让 ⑧前“治”,治理;后“治”,太平,安定/部署/医治/整理,备办 ⑨胜任/全/被攻下/提出,举出/举行,实行/起飞,振翼飞去/推荐,推举,选拔 (3)古今异义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③众人匹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鹏之徙于南冥 释文题 “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明主旨 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