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集5份试卷〗南京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同分子,故A错误; B.B错误;
为四面体结构,碳原子连接的原子在空间相邻,组成相同,为同一物质,故
C.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表示为和,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
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子组成相同,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12.铜 - 锌原电池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和
分
A.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 2e-=Zn2+ B.溶液中的SO42-向锌电极移动
C.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硫酸铜溶液流向铜电极 D.铜电极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分析: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 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则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A正确; B. 溶液中的SO42-向负极即向锌电极移动,B正确;
C. 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不能传递电子,C错误;
D. 铜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放电析出铜,因此铜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 答案选C。
1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 ②S02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臭氧空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物质,由于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能够造成酸雨,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使用会减少大量的原煤的燃烧,所以也就减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即三峡工程的建成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SO2的排放; 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一定浓度的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生成H2,出现气泡,A正确;
B. 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一定浓度的氯化锌溶液,可以实现欣片上镀锌,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B正确;
C.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铜片被三氯化铁溶液溶解生成氯化铜,铜不能置换出铁,C正确; D.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并形成原电池,故气泡放出速率加快,D正确。
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答案选C。 15.汽车尾气转化反应之一是2CO +2NO A.CO是氧化剂 C.CO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2CO+2NO═N2+2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O为还原剂,选项A错误;B.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选项B错误;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O中碳失去电子,选项C错误;D.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
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NO被氧化 D.NO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 元素的金属性:X B.工业常用电解 Y 与 Q 组成的化合物 Y2W3来制备单质Y C.W、Q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Q>H2W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弱于Y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W的化合价只有-2价,则W为氧元素;Z具有-3、+5价,原子半径大于氧元素且相差不大,则Z为氮元素;X只有+2价,Y只有+3价,X、Y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原子半径比氮元素、氧元素大很多,可知X、Y位于第三周期相邻主族,X为镁元素,Y为铝元素,Q元素原子序数比Al小,化合价有+6、-2价,则Q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性质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Mg,Y是Al,Z 是 N,W是O,Q是S元素。 A.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所以金属性X>Y,A错误; B.由于Al的金属性较强,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Al2O3是离子化合物,因此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冶炼Al,B正确; C.W是O,Q是S,H2Q D.X是Mg,Y是Al,元素的金属性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强;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易错点是金属Al的冶炼方法,容易根据电解熔融NaCl进行推断,认为是电解熔融的AlCl3的方法,注意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不能电解,只能采用电解离子化合物Al2O3获得,为降低物质熔化温度,要加入助溶剂冰晶石。 17.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利用的太阳能 B.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D.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4 【答案】D 【解析】分析:A.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于太阳;B.制取催化剂的元素大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不强;D.F无正价;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远古时期生物体吸收利用太阳能,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时间形成化石燃料,故A正确;B.制取催化剂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ⅢB至ⅡB族之间,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B正确;C.在元素周期D.F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不强,常用于制备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无正价,不能形成最高价含氧酸,故D错误;故选D。 18.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发生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已烷 C.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无色;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 D.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详解】 A.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发生光照反应是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属于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已烷也是加成反应,B错误; C.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无色,发生萃取;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发生加聚反应,C错误; D. 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发生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醇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1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B.质量相同的四种物质苯、甲苯、乙烯、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物质的量最多的是甲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