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旋流器技改报告
唐矿洗煤厂旋流器技改报告
2.3.2 悬浮液的密度
悬浮液密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物料的实际分选密度也越高。在一般情况下,入料中悬浮液密度可以比实际要求的分选密度低0.2-0.4g/cm3,要求的分选密度越高,差值越大。在生产过程中,这个差值可以通过旋流器的进料压力与底流口大小来调节。入料悬浮液密度越低,加重质用量越少。但是,此时悬浮液在旋流器中受到的浓缩作用也越强,悬浮液密度的分布越不均匀,因而导致分选效率降低。
2.3.3 固液比
固液比(物料与悬浮液的体积比)直接影响旋流器的处理量和分选效果。固液比增高时,旋流器按固体物料计算的处理量增大,分选效率相应降低,因为此时旋流器中物料层增厚,而导致分层阻力加大,分层速度降低,错配物增加。因此,一般采用1:6-1:4,对于极难选的煤,固液比可以降低到1:8。
2.3.4 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影响
二段旋流器示意图如图2所示:
第 12 页 共 26 页
唐矿洗煤厂旋流器技改报告
图2
(1)底流口直径大小的影响
当溢流管直径确定后,则底流口直径的变化直接决定排口比的变化。排口比对旋流器几乎所有的工艺指标均有极大的影响。缩小底流口可使实际分选密度增大。但底流口过小时会造成矿粒在底流口挤压,会使矸石易混入到精煤中,严重时引起底流口堵塞,但底流口过大时,又会引起精煤损失。一般情况下底流口直径为(0.24-0.3)D,其中D为旋流器直径。
(2)旋流器锥比的影响
锥比是指旋流器底流口直径与溢流口直径之比,是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很重要的因素。改变锥比的大小可调节分选密度或轻、重产
第 13 页 共 26 页
唐矿洗煤厂旋流器技改报告
物的产率。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锥比(增大底流口直径或减少溢流口直径),将使分选密度降低,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精煤;当锥比减小时,则可得到较纯净的矸石。锥比的选择与旋流器直径、入洗原煤的性质、介质性质等因素有关。当旋流器直径较小、可选性较难时,锥比要小一点;反之,锥比可大一些。锥比范围一般在0.7—0.8之间。
(3)圆柱体的长度
在旋流器的直径和锥角确定后,旋流器的容积和总长度主要取决于圆柱部分的长度。旋流器圆柱部分的长短对分选效果影响很大。圆柱部分增长是其容积和总长度都增加,入选物料在旋流器中停留时间增长,实际分选密度提高。但圆柱长度太长,会使低密度产品质量变坏。反之,圆柱部分过短,会引起圆柱部分的介质流不稳定,实际分选密度降低,使部分浮物损失到底流中去。
(4) 圆锥角的大小
在同样直径、同样容积的旋流器的情况下,随着锥角的增大,实际分选密度也增大。
(5) 溢流口直径
溢流口直径增大后,可增大实际分选密度。过大时,会造成圆柱部分溢流速度过大,影响溢流的稳定。虽然溢流量增加,但浮物质量降低。一般情况下溢流口直径为(0.3-0.4)D,其中D为旋流器直径。
(6) 入料口尺寸
当入料口尺寸过小时,入料粒度上限受限制,易发生堵塞现象。入料口尺寸过大时,旋流器切线速度减小(或相应增加入料压头,以保
第 14 页 共 26 页
唐矿洗煤厂旋流器技改报告
证入料速度)。一般情况下入料口在(0.2-0.25)范围内。旋流器的入料口、溢流口、底流口的直径比,大致为0.2:0.4:0.3。
(7) 溢流管插入深度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选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我国圆锥形旋流器技术规格,插入深度在320-400mm范围,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旋流器结构各参数是相互联系的。各参数有其独立性,但又相互影响。参数之间互相影响后又产生新的参数。因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及其分选效果的好坏,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第 15 页 共 26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