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永安市2016 - 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永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的是( )
B.② C.③ D.④
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正确措施是( )
A.70% 鼓励生育 B.15% 采取移民政策 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往往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读美国大学生居住地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区域“偏好指数”相对偏高的原因是( ) 海平原,港口多,对外联系密切 B.社会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候温暖,风光秀丽 D.沿河分布,水源丰富
城市虽然阳光明媚,旅游休憩设施完善,是退休老年择居住的首选城市之一,但对新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中等偏好的居住地及工作城市。这个城市最可能位于的(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4.某人选仅为图中 C.气A.沿题最严重 A.① 2.图中②取的相应
1
某中学生致信市长,探讨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中学生就青岛市某功能区所绘制的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功能区属于( ) 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6.“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A.A.商
7.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8.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上下班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等九个城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武汉城市圈范围图,回答9-10题。
2
9.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的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3
13.与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河西走廊的粮棉,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生产相对应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光热、土壤、水源、地形 B.地形、水源、土壤、光热 C.土壤、地形、光热、水源 D.水源、地形、光热、土壤
14. 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下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 )
A.①林业 ②蔬菜和花卉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果树栽培 B.①林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果树栽培 ④蔬菜和花卉业
C.①林业 ②果树栽培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D.①果树栽培 ②林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15-17问题。 1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植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 农业 D.混合农业
16.我国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原 B.塔里木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最大优势是( ) 利用了自然资源 B.破坏了生态环境 C.提高了经济收入 D.增加了农民负担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完成18-19题。 18.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4
A.水稻种C.地中海
A.青藏高
17.该地 A.充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