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XXX
(XXXXXXXXXXXXXXXXXX XXXX XXXXXX)
摘 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前许多高校中开设的《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不是很好。本文定性的分析了当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现状,总结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XXXX-XXXX(2011)02(a)-0000-00
1 课程概述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据结构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硬件范围的存储装置和存储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范围中的文件系统,数据的动态存储与管理,信息检索;数学范围的许多算法的知识,还有一些综合性的知识,如编码理论、算子关系、数据类型、数据表示、数据运算、数据存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数据结构》是数学、计算机硬件、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专业也都将它作为必修课程。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实现,并介绍常用的非数值计算方法,如数据排序、查找检索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算法思想,并能结合具体应用,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但大部分高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影响课程学习大致有如下原因:
(1)理论方面,课程的衔接不合理。现在各高校所用的《数据结构》教材大部分都是C语言版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C语言基础。一些高等院校的C语言教学还是处于应试教学模式,并不重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数组、结构体、指针这三种数据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不深, 甚至印象模糊, 对函数、函数的参数、函数的返回值、函数调用的理解也不够, 对递归及递归过程更是难以理解。但是, 这些内容是数据结构课程的重要基础,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使用频率很高。对这些内容, 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 尽管老师费尽唇舌, 学
生仍然模糊不清, 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C语言的学习无疑给他们的专业学习设下了第一道屏障。对《数据结构》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了。
(2)不能正确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和技术,必要的数学知识是学好数据结构的前提。目前,由于高校扩招之后,学生的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加薄弱。学生认为数学与计算机关系不大,重视不够,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致使学习效果较差。由于数学基础薄弱,致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数据结构的内容涉及到大量概念,模型及操作算法,理论性较强且高度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难掌握。使得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因而会感到抽象,影响对知识的理解。
(3)实践能力方面,实践机会少,导致动手能力差。在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中,解题能力和上机实验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有些任课教师往往只重于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太少, 学生学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 不理解《数据结构》中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及相应的存储表示, 难以实现算法与程序之间的转换。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4)学生整体素质方面,整体学风差,学习习惯不良。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特别是自学能力差,不善学习,还习惯于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因此学习的效率十分低下。
3 解决的方法
鉴于以上几点,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加大对前续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本着“深入浅出,突出实用”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将难点再次分散,以缩小台阶,达到循序渐进。另外,增加数学课程课时,《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离散数学》课程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于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因此,学好离散数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提供良好的数学素质。
(2)实际操作方面,计算机专业要求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长期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却养成了勤于动脑,懒于动手的学习特点,这样教出的学生却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因此,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要紧密配合理论教学,通过相关实验,帮助和加深对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思想和具体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理解,在解决一些习题时一定要坚持让学生直接上机验证或是编程,采用必做和选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必做实验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选做实验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的提高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允许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
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通过一些较大的设计题目,要求几个学生共同完成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在编程后,当程序运行出自己渴望得到的结果时,学生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同样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计算机课程本来就是对于实际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课程,而且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理论,用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达到理论、实际共同进步的目的。
(3)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灵活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兴趣,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自主地学习,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授课。另外,归纳小结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小结,理清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力求照顾多数,激励少数。
4 结语
《数据结构》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骨干课,也是大多数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因此,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讨论还将继续。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不足之处会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秀金,张红梅.数据结构(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