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按劳分配为主体 -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1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胡各庄中学 冯淑红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含义及其他分配方式。
理解:说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然性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分析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热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教学重点: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1、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重难点。
2、运用教学案例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营造由浅入深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及其意义,总结知识点,并结合练习题加以巩固。 三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部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及要求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地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之后,以 为尺度分配 , 。 2、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 决定的。 (2)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 ,从而促进 。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分配的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 、 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和 。 2、个体劳动者 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和除成本和税款后 ,构成他们的个人劳动者的 受国家保护。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
4、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 ,
让 。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案例导读一】:在一家国有企业的车间里
①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受伤请假,月工资2000元; ②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月工资3000元。 ③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月工资2500元。 【合作探究】
1、他们的收入来源有什么共同点? 2、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知识归纳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案例导读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①小李: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②老王: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③小张: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探究思考1三人的想法属于何种分配方式?2: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 3:在该企业如果不
按劳分配会有什么后果?
【知识归纳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及意义
【自主探究】生活中哪些收入形式属于按劳分配呢?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漫画它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吗?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探究思考2上面漫画体现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比较表
按劳分配 区所有制基础 别 分配主体 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按个体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成果分配 生产资料个体生产资料私有制( ) 所有制(个体经济) 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劳动者 体现的关系 非公有制生产关系 私有制生产关系 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 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 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处于被雇佣的关系 在我国分配制中的地位 联都是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系
【知识归纳三】
合作探究: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五板书设计(略) 六练习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