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如何利用课外信息进行拓展阅读
如何利用课外信息进行拓展阅读
在新课标的理念引领下,更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地方进行拓展阅读。
一、课前铺垫,丰富背景,激发阅读期待
众所周知,课文的背景材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借助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类课文,可以突破时空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文本、触摸人物,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课文出发,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因而,教师可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助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例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三个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由于作品时代久远,学生对《史记》了解甚少,所以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于是,我在课前就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司马迁、《史记》、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以及和氏璧的不平凡经历等等。这些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上课做好了铺垫。
二、课中穿插,综合渗透,深化阅读理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信息的促进作用,适时地引用,机智地穿插,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又能引发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理解重点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时,我出示以下课外信息:
在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美丽的聋哑姑娘,舞出了如此整齐优美的动作,用完美无缺的舞蹈演绎了千手观音的形象,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这些姑娘们创造了艺术表演的奇迹,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张海迪5岁的时候突然患了脊髓血管瘤,变成了高位截瘫病残人。她当过乡村医生、无线电修理工,并发奋攻下了英、德、日语;最终,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张海迪以非凡的气魄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竟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的海伦以无比的坚毅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贝多芬26岁就开始耳聋,但是他不屈服,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失去听力的贝多芬用他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个片段的教学,由于让学生阅读了相关的课外信息,使学生更容易体会“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命的真谛,比就句子解释句子强多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领着学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源,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书。这样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三、课后阅读,拓展延伸,增加阅读宽度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博览”,即在“熟读”的同时,还须“多读”。“多读”即“博览”,
1
将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所以,结束了对课文的阅读教学,并非随即终止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回味课文的机会,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课后的拓展阅读,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对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
教师不要低估或者不放心孩子的阅读能力,像《哈里·波特》这种很厚的书学生都能阅读、理解。教师不放心、放不开,是教师观念的问题,需要慢慢松绑。读整本书有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阅读技能。学完三年级下册《争吵》一文,我带领学生拓展阅读原著《爱的教育》,学生感受着这部历经8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名作带给他们的激动以及无法抗拒的魅力。
(二)拓展阅读与教材描写方法类似的文章。
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描写方法的模仿,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描写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文章的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学完这一课,我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了同样是献血的故事《平分生命》。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到哥哥为了救妹妹宁愿把自己的一半生命分给妹妹的可贵品质。同时领悟与《她是我的朋友》相同的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反映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巩固了课上学习所得,并运用到描写人物的习作之中。
(三)对课文作者的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学生正是在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与作家进行亲密的接触。从《和时间赛跑》中认识作家林清玄;从《七颗钻石》中认识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猫》中认识“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名家奠定了基础。我借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作者传记和作家的其他作品,让名家名作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例如,学完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学生认识了列夫·托尔斯泰后,我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穷人》,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在低层的人们的可贵品质,进一步了解了作家。
课外信息的使用,不但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课堂,其实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始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拓展阅读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