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
一、原理、主要仪器及操作过程
1.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cA·VA
cB= V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 cA——标准溶液的浓度。
VB
2.主要仪器 (1)滴定管
滴定管分为________滴定管和________滴定管。酸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碱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如图所示:
(2)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3.主要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________、蒸馏水。
4.实验操作(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 (1)准备
滴定管:________→洗涤→________→装液→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注碱液→记读数→加指示剂。 (2)滴定
左手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
(3)计算
平行滴定________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5.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红色 5~8________ >8蓝色 甲基橙 <3.1______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无色 8~10________ >10____ 问题思考
+
6.KMnO4(H)溶液、溴水、Na2CO3溶液、稀盐酸应分别盛放在哪种滴定管中? 7.(1)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吗?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常见误差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操作 VA cB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洗涤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取液 体后气泡消失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 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滴定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 定后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 前仰后俯)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 前俯后仰)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典例导悟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
-1
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 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如果实验中需用60 m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 mL容量瓶 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E.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F.中和滴定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酸碱中和滴定练习
-1
1.(2013·安徽理综,13)室温下,将1.000 mol·L盐酸滴入20.00 mL
-1
1.000 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4-1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L
+-
B.b点:c(NH4)+c(NH3·H2O)=c(Cl)
-+
C.c点:c(Cl)=c(NH4)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1-1
2.(2013·全国理综Ⅰ,10)用0.10 mol·L的盐酸滴定0.10 mol·L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c(NH4)>c(Cl),c(OH)>c(H)
+--+
B.c(NH4)=c(Cl),c(OH)=c(H)
-+-+
C.c(Cl)>c(NH4),c(OH)>c(H)
-++-
D.c(Cl)>c(NH4),c(H)>c(OH)
3.右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pH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1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B.x为0.01 mol的NaOH
-1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x为1 mol的NaOH 4.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
(1)配制100 mL 0.10 mol·L NaOH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______(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_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________、________。 (2)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完成时,待测盐NaOH溶液的浓NaOH实验编号 酸的体-1度(mol·L) 溶液滴积(mL) 入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称量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学案39
酸碱中和滴定
【课前准备区】 主要仪器
1.(1)酸式 碱式 酸式 碱式 2.指示剂
3.(1)检漏 润洗
(2)握活塞旋转开关 不断旋转摇动锥形瓶 (3)2~3 4.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红色 5~8紫色 >8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无色 8~10浅红 >10红色 5.强氧化性溶液、酸性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碱性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即酸性KMnO4溶液、稀盐酸、溴水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Na2CO3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6.(1)中和滴定的关键:①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溶液的体积;②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2)滴定终点是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点,不一定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二、1.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不变 无影响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典例导悟3.ABD [A项,滴定管、容量瓶都为带塞仪器,使用前需检漏,正确;B项,实验室无60 mL容量瓶,选择容积比60 mL大而与之接近的容量瓶配制,B正确;C项,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标准溶液浓度无影响;D项,酸式滴定管不润洗,使所测NaOH浓度偏大,正确;E项,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俯视,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导致实验结果偏小;F项,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课后练习区】 1.C 2.C [向氨水中逐滴滴加盐酸,得到溶液的成分可能有①NH3·H2O和NH4Cl ②NH4Cl ③NH4Cl和HCl,A符合①,由电中性原理知B正确,C中电荷不守恒错误,D符合③。]
+-1
3.AB [从题图中知,起始的盐酸溶液pH=1,c(H)=0.1 mol·L。 n(HCl)=0.1 L×0.1 mol·L-1=0.01 mol 所以n(NaOH)=n(HCl)=0.01 mol。] 4.(1)①转移 定容 摇匀 ②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
-1
(2)①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0.11 mol·L ③丙
④DE
-1-1
解析 (1)题目要求配制100 mL 0.10 mol·L NaOH标准液,应用天平称取0.1 L×0.10 mol·L×40 -1
g·mol=0.4 g NaOH固体。由于NaOH属于腐蚀性药品,不能放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一般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
(2)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计算盐酸的浓度时,应计算三次中和滴定的平均值,因NaOH标准液浓度及待测液的体积也一样,故只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即可。根据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可知,弯曲橡皮管即可将管中的气泡排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